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第廿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得獎名單

第廿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得獎名單

最佳電影:《投名狀》
監製:安德魯摩根、黃建新、陳可辛
聯合出品:寰亞電影有限公司、摩根&陳影業有限公司、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最佳導演:陳可辛《投名狀》

最佳女主角:斯琴高娃《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最佳男主角:李連杰《投名狀》

最佳攝影:黃岳泰《投名狀》

最佳剪接:鄺志良《門徒》

最佳新導演:游乃海《跟蹤》

最佳新演員:徐子珊《跟蹤》

最佳音響效果:Sunit Asvinikul、Nakorn Kositpaisal《投名狀》

最佳視覺效果:吳炫輝、鄒志盛、郭惠玲《投名狀》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久石讓《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最佳編劇:韋家輝、歐健兒《神探》

最佳亞洲電影:《色,戒》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奚仲文、戴美玲、利碧君《投名狀》

最佳美術指導:奚仲文、易振洲、黃炳耀《投名狀》

最佳男配角:劉德華《門徒》

最佳女配角:邵音音《野。良犬》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逼得太緊《十分愛》

作曲:黃丹儀 填詞:林夕 主唱:吳雨霏

最佳動作設計:甄子丹《導火線》

終身成就獎:鄒文懷

專業精神獎:沈殿霞



今次比較遲在blog公布香港影壇的年度盛事, 除了沒有機會看現場直播外
賽果的不盡如人意也是令我不太提起興趣評論

聽說今年主持水準回升, 鄭秀文備受一致讚賞, 真也想一看她的風采
而整體氣氛亦沒有以往的沉悶, 有所進步, 值得嘉許
尤其在資金貧乏下, 質素不跌且升, 香港電影業還是有希望的
也更加強我的信念, 影壇不需政府注資打救, 市場懂得自我調整

可是, 當我看到得獎名單後, 還難掩一點失望之情

香港電影金像獎的運作一向與奧斯卡品味差不多, 慣性偏向主流大製作
但連國際知名的荷里活也轉捧小眾藝術時, 我不禁為香港電影金像獎今年的選擇感到失落

銀河影像十周年成立, 但這晚沒有給它們的班底予以肯定
對比05年陳可辛杜琪峰的對決, 黑社會奪大獎而如果愛奪技術獎
這次銀河輸得慘烈, 破格創意的神探僅落得最佳編劇一獎, 投名狀則橫掃八項大獎
兩者的影片質素真有如此落差?

杜琪峰與金像獎的關係在這兩年急劇惡化, 報章中經常看到杜大導的不滿與抨撃
我很難不將這次高手之作在多項傑出層面下落敗與這連上關係
論攝影, 論剪接, 神探的手法難度都比投名狀更具挑戰性, 且效果更為顯著
男主角的較量,我承認雙方不相伯仲, 最佳導演杜琪峰已奪三屆, 頒給陳可辛合情合理
問題就在最高榮譽的 "最佳電影" 之上

最佳電影, 選的那一套是每一年最具代表性, 最有文化意義與各方面發揮都高水平的作品
投名狀與神探正正處於兩大方向的極端, 前者主流典型, 為大型商業娛樂片的典範,
但後者卻是創意的頂尖, 小眾藝術的極致,
難得的是, 在先天條件的局限下, 神探仍在香港創出千萬票房, 展示難得對製作人的肯定
也是鼓勵更多不同種類的好故事好劇本化成電影的重要作品
作為一大香港獨特品牌的十年紀念作, 歷史意義絕不比改編名作刺馬的投名狀低

兩者最大的分野還在於風格與起源
神探繼承香港的地道特色, 象徵亦總結了杜韋二人的電影業風光之路, 是百分百香港傳奇
投名狀卻是代表著二十一世紀來中港合資CEPA下的文化產物
沒錯, 投名狀票房更強盛,
但在片種而言, 神探的票房是更有說服力,
而香港頒獎禮亦不應靠向內地票房作指標
評審今年的取向顯然肯定了兩地合拍片的地位
對香港本土影業的發展有可能弄巧反拙的

在本港特色逐漸消失的電影年代
神探的出現才是更形珍貴
畢竟每個影業發達的城市, 最引以為傲的還是電影的本土特色
一旦將這個trademark繼續式微, 香港影壇的未來還很令人擔心
內地市場是很大需求, 急待開發, 可是一再的迎合將令本港影壇走向另一個死胡同
這才是電影金像獎給我看到的最大悲哀

一天, 香港人才輸送進內地後, 它們有自我一套良好製片制度
不再需要香港電影人, 屆時將如何自處?

其實這一年頒獎禮是尚算不俗的, 很多賽果儘管在預料之內, 卻仍是合情合理
嚴重冷待神探卻背後隱藏什麼問題呢?
沒有否定投名狀的質素, 然而它在香港影壇的重要性可算是近屆最低
(比較功夫, 黑社會, 父子)

還望一年結算過後, 香港繼續努力, 製作更多好電影吧~
哈該書
2:7 我 必 震 動 萬 國 . 萬 國 的 珍 寶 、 必 都 運 來 . 〔 或 作 萬 國 所 羨 慕 的 必 來 到 〕 我 就 使 這 殿 滿 了 榮 耀 . 這 是 萬 軍 之 耶 和 華 說 的 。

寶物聚首一堂, 世間財富, 天下權勢, 無論爭取再多, 都不及天上的造物主多
為何要執迷身旁不屬於你的東西?

再多的發明發現, 本就是恩賜, 再尋覓得到更多, 都不會得到全世界的多
再找還是白費更多的時間, 更多的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