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那年六月 那天那時

悲憤的月份, 也是踏入夏天, 走進街頭發揮活力的時分
六月與七月的交替, 飄雪飛霜的壯麗異象, 熱熾燭光的傷痛覆蓋
不知道如何改變現狀, 就倒不如躲在被窩自彈自唱
大時代的巨輪向前走, 理念原則卻在往後退

六月


冷漠對熱情, 和平之前, 總有一場轟動的激烈
沒有經過六月烈日的燒滾, 怎麼走到十二月的寒涼?

六月和十二月


先有林夕的這一首詞, 還有電影節桂治洪的回顧, 第一類型危險的足本首映
怒火街頭接真相的兩大法律劇集, 我愛香港, 讓子彈飛的諷刺嘲弄
樓價見頂, 股市轉淡; 遞補機制, 人大釋法
這是今年七一大遊行的前夕, 一整個上半年的總結
學運精神不單要悼念, 更需延續

六月飛霜

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第一類型危險》(L'enfer des armes) - 極致極端的暴力經典



電影人的憤怒盡情在《第一類型危險》中釋放奔馳
反社會, 反建制, 虛無主義, 恐怖主義
六七暴動的後遺及反思, 盡現結局亂槍掃射中的一連串黑白新聞片內
影像記錄下來的震撼, 沒法忘懷
這一段瘋狂歷史, 是濺出去的血, 擋也擋不住

經歷過到處都是土製菠蘿的恐慌, 徐克鏡頭下的香港是失焦的, 是不可靠的
一開場的災難與捐血新聞營造出沒有未來的氣氛, 緊接跳躍不定的剪接彌漫著不安感
血腥的虐貓虐鼠虐人場景, 突出社會危機隨時爆發的動盪
當人心極度慌亂到一個程度, 就會作出令人懼怕的毀滅性行為
這也是末段墳場槍戰的驚心動魄之處
面對敵人無處可逃, 無路可避的困局, 還要內閧的意外亂殺自己人,
又是最後一場狂笑亂槍掃射的隱喻

香港的上一代對待年輕人, 就如羅烈演的警察把林珍奇主演的奀豬既打且鬧
沒有半點信任, 又沒花時間理解, 更用手扣把人困在家中隔絕, 間接送了這一代上死路
至於新的一代, 應是未來社會的主人翁, 卻感覺不到自身存在感
無知與衝動, 將潛藏的陰暗暴力推高至不可挽回的地步
今時今日重新修復本片, 推出導演足本版
是一個對當代社會, 衝突不滿已達臨界點的警號嗎?
我們的未來, 是舉目屍骸的街道, 是沒有出路的墳墓嗎?

香港新浪潮的最重要作品之一, 大膽的原創概念, 前衛的鏡頭思維,
同樣是年輕放任, 同樣對抗僵化制度,
同樣是夏日炎炎的躁動, 同樣是光天化日的蔚藍
1980年的《第》片是兄長的虐打, 上司的施壓來自 "政治部" 的干預
2008年的《烈日當空》是父親的暴力, 教育的失效, 社會的荒謬反智
前者狂放, 後者寫實; 前者的對抗是社會層面, 後者的挑戰只是個人反叛
徐克二十八年前的處理手法更為激烈殘暴, 像要摧毀一切才罷休
麥曦茵則對社會問題有更深入的描繪, 表達更含蓄, 以無聊抵抗無聊而已
兩者結尾亦是一暗一明, 《第一類型危險》絕望得四面都是象徵死亡
《烈日當空》則始終有著造物主的陽光燦爛照耀

林珍奇, 車保羅, 龍天生, 區瑞強, 四位演員有幸參與見證了這樣一部傑出的作品
四個角色的"友情", 鏡頭下廣闊的天空, 這曾是他們觸手可踫的未來
一如《烈》的七個大男孩在天台分飯盒的情景, 都是一去不返, 追悔莫及
諷刺的是在選曲風格上的反差, 與電影基調背道而馳, 營造了奇詭的效果, 唏噓的情感
《烈》的 "Poor U" 為自我靈魂的正邪兩體對話, 更貼近《第》的精神失控
《第》的 "帶著夢飛翔" 則是心中的理想願景, 反而像《烈》片主角最後尋求到的盼望



延伸閱讀:
<< 烈日當空 >> 新世代年青人的殘酷寫照

六月黑色電影節 - 法國X香港



黑色電影, 常見人生處世沒有存在意義的人物, 對社會大氣候有心無力
遊蕩街頭, 邊緣化的, 不是絕望與死亡的氣息, 就是罪疚與寂寞的感覺
情路多坎坷, 獨行的孤身上路, 總會遇到同路人, 成為惺惺相惜的兄弟情
偶爾慵懶的爵士樂調, 昏暗光線中, 黑白燈光反差下的陰影
嘈雜喧鬧的背景聲音, 滂沱大雨下, 角色情緒激烈澎湃釋放

早期美國的偵探片中, 初次接觸到黑色電影
這不能稱作某一片種類型, 更貼切是一種主觀感受, 一種浪漫情懷
《Double Indemnity》是黑白片時期的代表作, 最突出為內心獨白的空虛感
80年代盛行的 Tech-noir,
如《Terminator》(未來戰士) , 《Blade Runner》(2020), 就是本人至愛
科幻題材, 跟憂鬱的漆黑, 沒有未來的不確定性, 起了微妙的化學作用
開啟了認識黑色電影的道路, 在Noir發源地的出品, 發掘探索其特色主題

本屆電影節聚焦在法國發酵的黑色元素, 對人物的心理煎熬大量捕捉落墨
從致敬末路英雄的《龍虎風雲》開始, 到完全與黑色脫軌的《第一類型危險》作結,
兩部地道港產片之間, 有三部當代法國電影, 四部經典大師級作品
一整個六月, 沉醉在法國寫實陰暗的罪惡世界中,
如何在社會描繪, 情懷抒發, 文本脈絡與影像風格上與香港作連結
《Boarding Gate》(登機門) 是兩大城市離異色彩的結合
前半段的輕緩長鏡, 對比後半段的快速剪接, 充分體現文化差異及表達方式的距離

電影節觀賞作品一覽:
《龍虎風雲》
《第一類型危險》
《De battre mon coeur s'est arrêté》(我心遺忘的節奏)
《Le couperet》(求職攞你命)
《Boarding Gate》(登機門)
《Que la bête meure》(禽獸該死)
《Police Python 357》(左輪357)
《Le Trou》(洞)
《Le cercle rouge》(劫寶群英)

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怒火街頭》(Ghetto Justice) 談良心, 論功利, 講親情



作為上半年TVB電視劇的代表作, 《怒火街頭》最後十集的節奏更明快
觀眾還剛對案情暖身, 劇集就告一段落, 結局更有多名關鍵角色際遇突變,
若真有延續篇及電影版, 故事方向將更有挑戰性, 寫法庭打官司的戲份將更局限

馬太案件作為劇中首宗大案, 鋪下了思苦希望平衡良心與名利的引旨
劇集後半段集中火力, 營造思苦與Law霸的理念矛盾
因為七年前的秘密, 阿良官司因而採用了 Law霸的打法, 最後得勝
贏官司當然沒問題, 但若然輸了一次, 裂痕就會開始
先在大法官米布隱瞞事實之時, 兩者已申明其觀點距離
到思苦協助米布離開府邸, 滿以為會有充滿火藥味的爭拗
誰料思苦的計劃還比觀眾走遠一步, 此情節奠下了結局鋪排的基礎
提示了角色動機的變化, 亦加強了思苦內心思考與遷就愛人的心理因素

此後與PK的交手, 深化了輸官司的不忿感受, 及得出了使陰招可取勝的概念
有著這一役, 何大強一案時, 思苦的迅速決定就有了說服力
後來的故事轉折, 就在最後三集的高潮內一一交代
作為大主題, 其探討反思還是過於倉促
廉價地利用某重要角色的離去, 激發了主角的罪疚, 過於理所當然

群毆事件, 有不少可討論的灰色地帶
因以往的主要官司都是替窮人伸冤, 或替窮人脫罪,
然而是次當事人是否沒有犯案? 何大強所犯又與其他朋友所犯是同等嚴重的罪嗎?
更有趣在於, 觀眾從審訊開始到判決結束, 都不知阿良有否殺人;
楊國駒當晚的事發經過, 是在宣判過後, 才回帶倒敍;
何大強與好友打死人, 卻在電視機前完整呈現
換言之, 觀眾得悉了全盤真相, 理應可作合理判斷,
在思苦與Law霸討論過法律觀點後, 觀眾更應清楚其罪名
特別之處更是, 楊國駒一案, 才剛談論到謀殺與誤殺的距離
劇集有足夠鋪墊, 讓觀眾自行思考, 到底五個人是否理應同罪?

至於親人關係的決裂與和好,
可見諸阿釘父子, 米布與佐治, 梁師奶兩婆媳三組家庭身上
同樣在生離死別的危難中, 才能重修舊好
死別的是意外, 因此而覺悟別人的看法只是浮雲;
生離的是親人的指控 (背叛),
米佐治的舉動是大義滅親, 父親才明白對兒子的教導要以身所則
米布輸掉了名譽地位, 卻贏回親兒的尊重 (如福元在結局時的開懷捐贈) ;
梁風的行為卻是不忠不孝, 母親才明白媳婦過往的偉大犠牲
梁太輸掉了丈夫, 卻贏回相親相愛, 彼此扶持的一家 (米佐治亦將可計算在內)

前後對照, 三大男女主角的遭遇相互承接
福元首次出場就是在阿釘籌款遇劫之時,
當時他身在汽車中, 看到阿釘在街上奔跑追賊;
同一情節重覆在祼跑的貞貞身上, 捕捉到福元又再一次繃緊臉孔的表情
此類比正好代表福元對兒子拋頭露面, 對未來媳婦是妓女, 是同一層次的介懷
隔著汽車的旁觀, 亦是象徵他所站的角度與深水埗的阿釘貞貞有著距離
"愛情的魔力真偉大" 三次出自羅力亞之口,
只因米佐治不再口吃, 雄辯滔滔的為梁師奶辯護,
怎料這個註解, 其實是預告了自己為思苦所付出奉上的聲譽

多個重大劇情亦在較早場口留下伏線
如思苦給貞貞祝福的座檯燈, 在思苦到貞貞家時就特地重播一次回憶
除強調二人友情外, 亦提示觀眾, 最後羅力亞看穿思苦佈局的地方;
梁風回來得無聲無息, 編導則安排另一問題家庭的出現,
讓梁師奶能以過來人身分勸導, 從而帶出前數集梁風曾經出場, 鋪墊之後的劇情
還有楊國駒未出場前, 已通過嚴婆婆的對白帶出死者的夫妻關係
第13集後段, 羅力亞總結之時, 才第一次看到楊國駒的登場, 安排極具心思

演員班底更是擊節讚賞, 群戲熱鬧出色, 拍情侶對手戲卻更是精彩
王思苦與羅力亞一同場便成對戲焦點
胡杏兒在囚車上演繹埋怨, 不解, 不捨及感動, 每段情緒俱轉接自然
難得鄭嘉穎又能一邊嬉皮笑臉, 一邊深情動容, 看出兩人的合拍熟練
縱使感情位沒太多落墨, 只是一句 "你有前途咪得咯" 相信已夠感動了吧
第16集與第17集, 陳敏之與滕麗名輪流交出可配得最佳女配角的演技水平
前者豁出去祼跑, 還要在福元面前受委屈, 還有拒絕阿釘時的堅決與痛楚;
後者則是一場過的先作勸解而憶起丈夫, 再在車上哭訴無人靠依, 真情流露
演得最忘我的可算林子善, 低調又惹笑, 斯文又論盡
手戴拳套開門, 跟著一句 "Thank You Very Much!" 盡現角色神髓
最後一提, 關禮傑戲份雖少, 但畢直與蘇珊一場分手小段落仍演出戲味,
若有續集, 值得延續發展其為情欠債的故事方向
只是, 貞貞實在太可憐了, 沒有了陳敏之的《怒火街頭》總像拼圖缺失了一塊呢!

延伸閱讀:
《怒火街頭》(Ghetto Justice) 熱血公義, 敢怒敢言

2011年6月26日 星期日

The Conspirator (驚殺大陰謀) - 地上再多血跡 我也得站起來



甫開場即見屍橫遍野的戰地,
四周早已沒有生命氣息,只剩下 Aiken 一人孤軍作戰,
對照最後回到和平時代, 理應在人權法治之下的大草地,
鏡頭同樣只剩下他一人, 伴隨他的只有手握代表真理的十字架

紀錄真實歷史, 重現法庭審訊
選材自林肯刺殺案, 具有爭議性的, 是Mary Surratt在行刺總統的罪行上, 有罪或無辜?
南北戰爭帶來彼此仇恨, 造成偏見, 因總統之死而悲傷, 又造成了遷怒
政府為了重振民心, 不惜藉著對刺客的審訊, 讓民眾復仇心理得以消除,
當中牽涉到政局的穩定, 使法治一向無私的天平傾斜到 "未判先定罪" 的方向

面對法治精神, 主角的最初懷疑到後來堅持, 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女友的不諒解, 同輩的難以支持, 還有敵人來自政府強權
打壓排儕等手段盡出, 務求要 Aiken 放棄心中的公義
電影剖白了當亂世中的義人, 具有的心理掙扎與現實困難
明知是對的路, 就勇敢走下去, 不知多少人能有這英雄俠士的胸襟?

老導演 Robert Redford 的仗義執言, 以燈光位置作上帝的視覺比喻
Aiken 盤問說謊證人時, 刻意走到 Mary Surratt 之前,
讓鏡頭/證人正面望向遭受自己誣告的人, 而被告身後正是窗外的太陽白光
證人的反應, 代表著不公義在真理面前是何等站立不住
結局時一個黑傘遮掩陽光的鏡頭, 進一步確立導演對軍事審訊, 政府干預的立場態度
還有聖經箴言的引用一矢中的, 惡人會顛倒公平的判斷;
還有手緊按聖經起誓, 手執十字架代表對義的信念, 光線常照在 Mary Surratt 身上

層層推進的劇力, 平穩自然的實感, 足證導演的掌鏡功力
傳統的三幕戲形式, 開首的大場面誘發了主角間定位與矛盾的起步
犯人行案的三段場景同步剪接, 後接警察搜捕的通緝與搜查,
法庭上控辯雙方每場審問證人的戲, 迎來一次又一次言語交鋒
演員交流下迸發的火花, 使庭上庭下對公義法律的連場激辯戲高潮迭起
那份口音, 那些長對白, 那法院環境, 那泛黃舊色, 有如復古的紮實

只是, 劇本最精彩, 最具意義的, 必然是其主題的延伸, 跨越時代到今時仍合用
九一一恐襲過後, 政府亦是團結民眾, 把槍頭對準恐怖分子
沒有與當日災難有直接關係, 但要穩定民情, 要大膽設下一個共同的邪惡目標
當年是一名女子, 現在卻是一個國家
仇恨不是治癒國殤的良方, 保衛人權, 捍護法治才是西方世界的珍貴價值所在

絕佳的選角, 強大的陣容
Robin Wright, Evan Rachel Wood, Tom Wilkinson 每個都別具感染力
James McAvoy 更找到了從影的第一個盡情發揮的角色
字字珠磯, 有智慧有衝勁有憤怒有無奈, 有血有肉, 有火有力的演活了這個人物
在悲涼大世界下的小小良心在發光發熱

初信見證 [2001-2002]

懂得愛人 學會自愛
深明愛主 愛神為世上唯一

以往的我 無法放下自己
心靈的門緊閉 任由恐懼不安蠶食
悲觀如每一個下雨天 烏雲閃電的居所

跌過, 發現傷口可以這麼痛
失去了朋友, 失去了真摯的友情
失去全世界, 因為所有人都離棄了你

不想回到傷心地, 不知如何面對
想一走了之, 卻沒有勇氣
眼淚流過多少天, 惡夢渡過多少晚
看著鏡子的自己, 質問為什麼會這樣子
曾以為捱不過那低潮, 高空墮下之感必定舒暢

愛惜身體與心靈其實很難,
卻發現上帝一直看顧著我
團契是新生, 教會是天堂

於是, 立定決心, 做個全新的我
祈求改變, 第一次最深切感受上帝在身邊的感動

學習為他人著想 學習每一秒掛著笑容
學習聆聽說話 學習為人分憂 學到不再憂愁勞累
每一個送給別人的祝福 每一份得著快樂的泉源

曾經重墮甜蜜歡欣的勝利 忘卻感謝上帝恩典
最痛最深的過去 還未全然忘記
只是 有了上帝的生命 富足飽滿
朋友的關懷, 師長的尊重, 從此重歸懷抱
從無人理會到重新得到每人的接納 需要多大的勇氣?
不知道我怎樣完成這艱巨任務
但靠著上帝之力 從來沒什麼難達到

回頭一看, 悲痛原可撫平, 傷口也能復原
從窗邊再看沿路風景 原來可以如斯漂亮

祂的疼愛令我感動
每一年 我也要為祂演唱聖詩 傳揚福音
讓世間感受上帝恩典

西班牙經濟學大師 Xavier Sala-i-Martin



九十年代其中一位最備受肯定的經濟學家, 為人稱頌而獎譽無數
Xavier Sala-i-Martin, 西班牙巴塞隆拿人, 推進西班牙經濟發展的著名大師 –
他曾為哈佛大學及耶路大學教授, 對不同經濟時事都有發表論文意見,
尤對西班牙政府政策批評最多

他最大成就莫過於向世界銀行證明了貧窮率與貧窮人數在數年間在遞減的事實
先估量全球收入分佈, 再用來分析貧富收入差距程度, 推論出貧富懸殊現象非在惡化當中
他在數據中特別採用了日本這高速發展國家為亞洲唯一例子,
雖然準確比較了各國競爭力指數,
可是其觀點卻使歐洲貿易下產生的國內貧富懸殊加劇, 造就多人不滿全球化的惡果

他同時投身而關心不同事業, 資助非洲的志願機構及妥善計畫令該區自行經濟發展
所發表經濟角度分析不同世界的大事亦不勝其數,
單為九一一經濟損失分析已撰寫了獨立數篇
理論涵蓋範圍亦極之廣泛, 在健康經濟學上成就最傑出
為近年拉丁國家最活躍的經濟學家

他也是著名的樂觀主義, 享樂主義者, 陽光而具活力
以風趣幽默及信心感染無數身邊人, 隨意寫意的嘻嘻哈哈過人生
深信前路總沒有絕路, 在 <> 一書中就展現未來美好的憧憬
他更把興趣延至足球隊上
在過去五年, 他在副業當名隊巴塞隆拿當經濟委員會主席呢
看著他球場上像球迷一般拍手歡呼支持愛隊呢
敬業樂業, 投入人生, 盡情享受, 也許就要跟他一樣吧

是傻小子還是傑出青年? 周柏豪本体分裂的專輯風格



2007年初出道一曲《同天空》, 告訴了我們
周柏豪是對音樂有理想, 對社會有承擔的追夢者
好一句「我要擴闊我天空」, 不禁引起對柏豪未來走的方向有所期待
如這是他的本尊, 他的真我心聲
那《六天》就是抽空靈魂的空殼, 只有倒模的苦戀歌詞, 大路的芭樂旋律
周柏豪的「本体分裂」, 其實不是新鮮概念, 一直已在五張細碟中延續

他的「本」在於對自我的靈魂探索, 而每過一年, 其自覺自省的水平又推高了一層
《同天空》是未肯定前路的問號, 那《傑出青年》就是宣言式的肯定回應
《最後的三分十六》是對情緒的指控, 那《黑》就是對情慾的掙扎
從個人起飛過渡至為社會公義發聲, 有周博賢主導的《乞丐王子》固然直接有火
《一事無成》, 《報告總司令》在愛情友情之外注入了關懷社會世界的素材
有批判, 如頹廢青年無目的工作, 只有愛戀才有存在感, 愛人前才有活著意義;
有期盼, 如人類對地球的污染, 既像所想荒謬, 卻還有值得捍衛的真心價值

周柏豪從沒有忘記《同天空》的起步,
更在每張專輯逐點擴闊其音樂天空的版圖
因此每一年, 都會有一首屬於周柏豪的主打歌, 打動到我心底深處
重拍鼓聲, 結他主樂, 浩翰氣勢, 打造暗黑或光明的濃烈氣氛, 就是他的拿手曲風
《同天空》講出了人要有夢有堅持的決心
《最後的三分十六》是宣告憤怒的血氣要遠離己心
《報告總司令》激勵了對地球對社會對人類不要灰心
《傑出青年》呼喊了要追尋真理, 要爭取公義的良心
今年交出了黑色的《黑》, 道盡污穢的邪情私慾, 罪惡咒詛覆蓋大地的悲哀
又是個人的內心爭戰, 亦是社會的道德矛盾

去除了「本」的体, 則是大眾樂迷受落的主流情歌
《六天》《傻小子》《Loving U》《我不要被你記住》以致新碟的《Smiley Face》
沒有個人想法, 純粹市場主導, 首首同一款式又怎可能叫人記住?
《Smiley Face》歌名的招牌笑容, 正好反證黑色的周柏豪更獨特
一碟五曲, 大多兩首本三首体, 這樣的專輯方向好比精神分裂
寧願周柏豪創作多一點像《後援》般, 縱聽不出個性, 起碼還有爽朗鼓聲的積極打氣歌
又或是《同林》的愛情題材卻可延伸到更廣大主題, 帶點古典詩意的弦樂還算有亮點

聽《同天空》再聽《黑》, 周柏豪的「本」已有大步躍進
《六天》之後的《Smiley Face》, 卻只有停滯不前, 毫無寸進
出道已五年, 要越過這天空, 先要越過保守的製作路線
周柏豪的音樂, 絕不止於此, 應有飛更遠更高的潛力
盼你做到 至會做到



延伸閱讀:
周柏豪 不思進取的Continue 無法前進

難為正邪定分界 - 三大最愛電視系列

日本動漫, 中國武俠, 西方殭屍,
三種不同奇幻類型的電視長篇系列, 分別成為九十年代傳頌的經典
《幽遊白書》, 《笑傲江湖》, 《我和殭屍有個約會》
跟當代其他作品相比, 最大突破在於人物的既定設計
正與邪原來不是二分, 人善良的表面下可有黑暗的內心



《幽遊白書》的劇情大方向是敵對魔界怪物
幽助當靈界偵探, 是要阻擋魔界侵略
誰知首場戰役決鬥的妖狐與邪眼, 竟成了出生入死的好兄弟;
左京的邪惡陰險, 不下於戶愚兄弟;
前靈界偵探遇到人類大屠殺後的變節, 以致日後幽助的身世秘密,
全都衝撃著怪物必然是醜陋的奸角
引申到人間不比魔界善良, 怪物不比人類可惡
早給定性為大魔頭的, 也可來場公平決鬥;
藏馬的母親, 飛影的妹妹, 就證明了親情的愛, 不止在人類中找到



《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 瀟灑的自由闖蕩, 看破混亂的世俗
代表著所謂 "正義" 一方的掌門, 為了爭奪武林盟主而各施詭計
遭受仿如親父的 "偽君子" 出賣, 才知人心險惡在於身邊人隨時都可出賣自己
反過來遇到 "魔教" 的人, 給接納給愛護, 才展開不容於世, 武林唾棄的愛情
任我行, 岳不群, 林平之, 角色的多面性盡現人性的灰色地帶
怎能不受他人價值觀之影響薰陶, 怎樣活出自我理想的笑傲江湖?
能隨心所欲的與好友暢飲高歌, 能浪漫轟烈的與愛人把臂同遊
不需理會腥風血雨, 不需顧慮他人目光, 是金庸筆下的令狐沖



《我和殭屍有個約會》顛覆了中外對殭屍的既有想像, 打破傳統設定
世代驅鬼的馬家後人, 戀上了不死殭屍, 禁戀往往蕩氣迴腸
跟魔界怪物, 魔教中人一樣, 殭屍也有好壞之分
始終都曾經平凡過, 如你與我, 七情六慾避不了
殭屍經過年月的洗禮, 變得更孤僻, 更寂寞, 更渴慕愛
偏偏他們活於社會邊緣, 想關心, 卻又不能關心
於是希冀改變歷史, 更極端的是企圖征服世界, 讓殭屍成為主流統治一群
只是最後, 還是超越時間的愛, 戰勝了恨, 戰勝了罪

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請盡量行入車廂中間

這不只是一首歌, 這是一個發生在香港的社會現象
不只出現在金鐘站, 也不只在地鐵站中
這事更是每日都在你我身邊發生

經濟學的 "Externality" , 這是社會要付出的成本
人的自私,
只看到自己要多一點自由站立的位置
只看到將快出站時, 自己要能趕快離開的最佳位置
只看到走入一點, 沒有柱子靠附, 沒有足夠人夾實而造成自己容易跌倒

每一個人如都能走入一小步, 可能已騰出三至四個人的空間
對於還在月台的人, 他們可能節省了等待下一班車卡的時間
這一小步, 可能換來了地鐵車廂內的新氣象, 新文化
人人的一小步, 四班車變三班再變一班
可能馬上就看到上車的曙光呢!

事實上, 除了廣播中的善意提示, 還能怎樣有效的分配車廂站位, 才不造成資源浪費?
幕門可再加, 班次可再增, 人的本性始終改不了
要獎賞鼓勵肯走入的乘客, 或增加乘客不走入的代價, 知易卻行難

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巴塞隆拿 2010-11 球季回顧 - 地上最強 歐洲王者



坐擁歐國盃世盃冠軍人馬的巴塞隆拿, 在哥迪奧拿執教以來,
三年內傲視本土聯賽, 兩度稱霸歐洲
今季在西甲創下23場作客連續不敗, 15場主場連續全勝紀錄
隊中的夢幻陣容真正踢出悅目的進攻足球

所謂地上最強, 當然需要最無堅不摧的中場線
Xavi 沙維 與 Iniesta 恩尼斯達雙進攻中場, 能左右穿插, 互相補位
可在對方密集中路佈防時, 拉開球場闊度再傳再射;
可在敵衛重體力輕技術時, 於禁區外圍作極短傳送
在國家隊與球會都合作無間, 沒有走位重疊而失卻存在感的問題
兩人梅花間竹的, 在關鍵戰役輪流擔任分波的靈魂鎖匙人,
最有價值球員, 總是一場沙維, 一場恩尼斯達, 足見二人的舉足輕重

不能忽略 "影帝" Busqets 巴斯基斯的防守中場位置
踢法雖不進取, 但往往為後場搶回控球權的第一步
與恩尼斯達每一場的互傳次數達二十多次, 長短傳皆準繩無誤
在中後場能有流暢的傳球節奏, 才可造成前線滲入的威脅

翼衛中能有一位走動頻繁, 助攻助守亦佳的 Daniel Alves 丹尼爾艾維斯
後備小將中能出一位常作個人突破, 技術速度俱驚人的 Pedro 柏度洛迪古斯
尤以後者今季常可正選上陣, 在戰術上更有調整的靈活度
充當後備殺手時, 亦常能打亂對手的既定防守策略

巴塞全季可謂毫無對手, 殺入大直路
只是皇馬差點兩度成功破壞巴塞的雙冠夢
先在西班牙盃, 派遣比比, 一大防守中場, 爆冷殺敗巴塞捧盃
摩連奴深諳巴塞以地波水平是大大拋離皇馬,
於是作多個技術性犯規, 務求中斷比賽節奏, 球員間無法輕鬆互猜
歐冠沿用同一戰術, 哥迪奧拿依然是毫無對策
卒之球證成了主角, 一張紅牌保送巴塞入決賽
縱觀下季情況, 仍是摩連奴為最大隱憂
而三年過來, 球員沒大變動, 西甲強隊會否成功學習摩連奴
打出一套針對性部署, 令 "地上最強" 無法發揮

最後要說今季的最大收購, David Villa 韋拿的加盟
與 Messi 美斯合作出銳利的鋒線,
美斯個人質素高, 身形優勢使他輕鬆扭過多個後衛而作出攻門
韋拿則有射門觸覺, 把握力高, 任何角度都可射出具質素的埋門
二人漸具默契, 狀態亦大熟大勇, 同時上陣實讓對手難以兼顧牽制

Green Lantern (綠燈俠) - 除了我的軟弱外, 我沒有可誇耀的事



得到指環的呼召, 需要有內在的潛質, 就是一份堅定的信心
有了信心, 就能戰勝恐懼, 就能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看罷 Green Lantern, 沒有為英雄片提供新的角度
沒有設計一個具深度, 有心理陰影的主角與奸角
綠燈俠的出現, 就如片中所言, 僅僅是一個善意的提醒
不要倚靠自己的能力, 需要接受自己的無力
正因為有軟弱, 才懂得學習克服, 才有勇氣面對未知的一團黑暗

所謂的 "最黑之夜, 最光之日", 指的都是同一個心靈, 人心的兩面
你心想什麼, 就能出現什麼; 尋求光, 就得著作光; 害怕黑, 就遭黑侵蝕
Hal Jordan 跟 Hector, 就是正與邪的對比,
同樣為人的身軀, 同樣得不到認同 (追求的竟也是同一個女孩),
在未得到異能之前, 兩人性格處於兩個極端
一個靠著信與愛, 最終得回星球上英雄們的敬重
一個依傍怕與恨, 最終會自我吞噬, 為恐懼所滅

指環的挑選只是起點, 受感動而唸出的台詞屬於入門
之後經歷如何還需看造化, 潛力的激發需要磨練, 亦需要機會造就
挑戰來臨時, 敵對的黃色力量一樣會來襲, 可能會通過利誘威嚇
軟弱可以是逃避, 可以是動搖, 避免不了良心的掙扎
只是最後, 綠燈俠, 或是我們平凡的人類, 都要放膽承認自己不能夠
不是 "雖然我們軟弱, 但是我們依然強大"
而是 "因為我們軟弱, 所以我們變得強大"

沒有人完全理解自己為何能幸運的給挑選成為綠燈俠一員
不要看輕每一個單位的獨特
一些日常不為覺察的性格特質, 可能會為工作或生活帶來麻煩
但當有合適位置去發揮時, 原來就會得心應手
指環看的總是內在, 總是我們意想不到的

視覺特效, 故事編排, 人物塑造, 統統都是一條典型商業公式
然而 Martin Campbell 仍不忘為今次英雄系列, 定下一道 "如何剛強壯膽" 的命題
DC 出品仍然比一眾無方向無想法的 Marvel 主理的大製作更為實在, 更具涵養

名模與藝妓. 傳媒與娛樂圈

香港,
徒具國際大都會的空殼,
內裏盡是市井, 八卦與迷信的玩意
只有娛樂, 沒有文化
只拍色情, 沒拍情色
只看即食, 沒看藝術
只報花邊, 不報真相
只容二流, 不容異流

肢體動作的流麗轉動, 對自身修煉的一套有所堅持
經得起外間低俗的目光, 經得起快餐消費的衝撃
不陪笑不陪酒, 清高輕緩的抗衡世俗節奏, 舞唱出無人再願意細聽明瞭的回憶錄
式微了, 縮小了, 最終容不下這個陝小空間
藝妓慢慢退場, 技藝慢慢失傳

藝妓回憶錄 - 謝安琪


--

獨特的個人風格, 自主的談自己品味與理想
要出位要上位重要, 還是有心頭有火候重要?
不作新聞, 專心唱歌, 懶洋洋的, 是歪歪的嗓音
低調的結他彈奏, 憂憂鬱的, 是悶悶的藍調
人人爭著搶著跟風的叫潮流, 無人理會談論造勢的是異流

異流 - 方皓玟


--

爵士樂下, 鎂光燈下
濃妝卸下, 虛偽放下
起伏的韻律, 忽高忽低的情緒, 忽明忽暗的剪影
哪一個是最真實的個體?
哪一個是娛樂你的那位?
想說盡心中所說那些, 奈何你想寫的不是這些
八月, 是八卦雜誌的代號嗎?

8月號 - 薛凱琪

基督教的核心價值觀

舊約到新約,
以色列人要逃離埃及極權, 渡紅海過荒野, 奔向自由的應許之地
立王自主後, 膜拜假神, 離棄聖殿, 在最強盛富庶之時背叛了至高之耶和華
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 抬回約櫃, 成為猶太人窮數生之力, 受萬人壓逼下的艱苦堅持
是命定, 也是恩典, 國土最終復回, 上帝還是回應了

耶穌降世, 為的是以寶血救贖萬民, 遍及全地的救恩
不是帶領民眾在地上奪權, 而是教導人類在天上聚寶
沒有挑戰羅馬政府的勢力, 偏卻死在羅馬政府的刑罰
保羅受到聖靈呼召, 傳遍福音滿天下
陷牢獄愈多, 敬拜神愈多

我們所愛的, 所信奉的, 基督教精神
不在大教會促銷信仰, 愈多人數, 聲勢愈壯
反在受逼迫的, 受欺壓的, 在局限空間下爭取自由與公義的
北京的守望教會, 內地的維權律師
他們滿有喜樂平安, 愈受到阻撓, 愈能激起對上帝忠心不二的聖靈之火

本來就在劣勢下掙扎成長過來的我們
也許忘記了聖經上眾多前人的經驗
也許安居於當下美好生活麻木太久
要為普世價值發聲, 為弱勢社群發聲, 為自古已傳卻給逐漸遺忘的道德原則發聲
面對強權, 需要的就是剛強壯膽的勇氣
地球的另一端, 很多有心志有呼召的基督徒在努力奮鬥於阿拉伯世界的變天
就在香港這個六月與七月, 熱血的炎夏, 重新喚起基督教會應有的使命吧

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曼聯 2010-11 球季回顧 - 小豆一鳴驚人 傑斯老而彌堅



曼聯剛於本年度打破了利物浦在英格蘭頂級聯賽的奪冠紀錄
第19度登上盟主地位, 由領隊費格遜一手打造, 經歷三代更替的王朝盛世

本季的表現著重團體合作, 組織傳送的流暢性合作性為取勝關鍵
沒有了 C.朗拿度的個人突破, Rooney 朗尼墮後較炮
讓曼聯球隊多了一份以往不見的悅目入球, 不再單靠個人技術, 也不是門前趁亂補中

輪換機制成功磨合不同崗位
主力球員可於重要性較次的比賽中休息
進攻中場線上可見 Nani 蘭尼, 中場線上強悍衝鋒
體力與速度俱在同齡對手之上, 快放突襲較強於應付技術型球隊
Valencia 路爾斯華倫西亞的右翼位置, Park Ji-Sung 朴智星的自由人走位
二人在位置上可分工可互補, 前者勝在穩健, 後者勝在落力走動, 大賽尤見其給予對手的壓力
防線沒有大變動, 只好認可 Vidic 維迪成熟了, 更有大將之風
Fedinand 仍是地位無可取替, 右閘不論 達斯華 還是 艾夫拿, 都始終是全隊最大隱憂

Giggs 傑斯年尾受到婚外情醜聞影響, 不過全季表現證明了他的當打狀態
入球與助攻機會仍多, 年紀較大雖導致上陣時間或發揮機會通常僅限半場
其老練經驗, 對爭冠仍有的渴望, 都有助以老大哥身分統領陣容, 鞏固軍心

場上還有兩個較少受到讚賞的無名英雄 - Carrick 卡域克, Berbatov 貝碧托夫
防守中場一向吃力不討好, 少上前策動攻勢, 漏出空位又會給批評守不住第一道防線
出腳攔截, 中斷比賽節奏更易遭球迷責難, 存在感的低迷竟又成了卡域克一大優點
正因低調, 平實傳球截球, 沒有誇張犯規, 又能有效把球傳回隊友腳下
極考功力, 很多關鍵時刻都有賴他, 封鎖了敵方前鋒的高速前進
主場對車路士一戰, 可稱代表作

貝碧托夫的慢條斯理經常成為箭靶,
只是沒有他牽引敵衛, 朗尼又怎能站在最佳位置射門
多場金球, 就在貝碧托夫慢慢盤扭, 看準機會後傳, 再經二傳到朗尼射破大門
有時, 沒有接觸皮球的時間, 貢獻更重要, 為翼鋒前鋒製造機會
聯賽後期慢慢減少上陣, 只是在沒有明顯優勢時換入他
往往使戰略部署微妙轉變, 對手一時未習慣適應, 就容易取得領先或追和

只是, 這一季最大的驚喜, 當然來自季初的收購 : Chicharito 查維亞靴南迪斯
小豆在世盃前寂寂無名, 費格遜已獨具慧眼, 收歸旗下
賽前張開雙手的禱告已成招牌動作
他的靈活控球, 他的射門觸覺, 他的果斷決定
年輕的活力與智慧, 都在他身上展現, 名符其實一名 "小跳豆"
在面對同級強隊時仍不畏懼, 沒有怯場或失卻心理質素
雖技術還有提升空間, 但能準確精彩的執行戰前策略, 把握力與忍耐力俱出色
難得朗尼又肯作其輔鋒為其開路, 鋒線上的合拍更如虎添翼

港女知性代言人 - 談盧凱彤的《掀起》



知性是從心出發, 一場感性過渡到理性的過程
華語樂壇一直自豪有蔡健雅, 陳綺貞的聲音, 一份獨立音樂的質感
還有王菲的獨樹一幟, 型格前衛出位, 具有玩聲的動感
盧凱彤不是沒有, 專輯包裝到作曲風格都有濃厚的小鎮風情
問題是, 會不會模仿得太刻意?

《不脫知女生》的開宗明義很意外, 哪有知性的人高舉不脫知性的口號?
要去脫脂, 要扮無知, 盧凱彤明言不想當這樣子的女生
不脫知性就有可能? 那潛台詞該是想我不脫脂才不可能? 這是否與其主旨相互矛盾?
再講《雀斑》的比喻, 聽到最後一句總算知其歌名意思
寫得有角度, 但第一句的「牆上寫髒話」會否扯得遠了一點?
主歌駁上副歌的不通順, 譜上悠揚的副歌旋律, 沒有發揮出更大的感染力
The Past Mix 的清脆直接, 去除緩慢不到題的開場, 混聲的處理來得更舒服
欲豁達但還有一根刺的遺憾, 可惜專輯沒有這一首佳作

EP 已曝光的《等等》反復的唱上同一個字, 很有等待的意味
Ad-lib 的輕聲過門, 也像是專輯上曲風的一段小過渡, 舒服的打開音樂路另一道門
《Summer of Love》重新演繹了的這一個高溫版本, 很Acidic, 尾音唱得如發高燒般
MV一樣是熱到失控, 這樣的夏日誘惑, 還未能承受得了, 怕自己中暑

《哽咽》都是清新的, 都是入耳的, 歌詞亦具詩意, 少了點特色而已
可聽性較高的有《Hey Boy》, 《荒蕪中起舞》
偏中快版節拍的歌曲, 少一份無病呻吟, 多一種活力衝勁
《完整》應是她聲音運用最自然, 以原來的女聲輕唱, 本就已很吸引人
為何還要加插音效? 為何還需明哥和聲?
現在豐富聲音變化的版本, 有滿滿的合聲與氣聲, 若能聽到獨唱版本在副歌部分會更完整
像《人造衛星情人》迴盪的背景編曲, 水滴與結他聲的混音
精彩在突出歌者女聲以外, 又有幾段樂器獨奏合演的變化,
不細聽都屬悅耳耐聽, 聽得深入一點竟有多層聲效的趣味
像《大拇指之歌》的民謠笛聲, 又是簡單清爽一支結他為主幹
只聽 Ellen 的音色, 只聽其長音處理, 只聽其拉音技巧
之後一刻的安靜, 又一刻的無聲, 再以長笛淡出, 很有置身大自然的感覺
Hidden Track 繼續結他, 繼續掃弦, 延續著清心的舒暢

At 17 後期沒再聽到她倆的青春氣息
也許《變變變》之後就早該變出單飛的路線
盧凱彤首張個人專輯, 聽出很強烈的音樂自主性
論唱功聲線, 論演繹變化, 即使Ellen 富實驗性質的左闖右試, 誠意可嘉
還是喜愛她最溫柔的抒情一面, 還是欣賞她蹦跳好玩的個性一面
還是不要讓我知道她想寫髒話, 會較好

《掀起》的音樂製作水平是很高很高的, 只是欠了一份直率的感動
計算的著跡在曲目的音樂選用上, 在音樂的表現方式上
太多太多了, 反而遮蓋了盧凱彤本不需修飾已很動人的聲音
可惜了《掀起》原意要打造她的知性方向

推介: 人造衛星情人, 大拇指之歌
撒母耳記下
24:13
於 是 迦 得 來 見 大 衛 、 對 他 說 、
你 願 意 國 中 有 七 年 的 饑 荒 呢 . 是 在 你 敵 人 面 前 逃 跑 、 被 追 趕 三 個 月 呢 .
是 在 你 國 中 有 三 日 的 瘟 疫 呢 . 現 在 你 要 揣 摩 思 想 、 我 好 回 覆 那 差 我 來 的 。

24:14
大 衛 對 迦 得 說 、 我 甚 為 難 .
我 願 落 在 耶 和 華 的 手 裡 、 因 為 他 有 豐 盛 的 憐 憫 . 我 不 願 落 在 人 的 手 裡 。

24:17
大 衛 看 見 滅 民 的 天 使 、 就 禱 告 耶 和 華 、 說 、 我 犯 了 罪 、 行 了 惡 . 但 這 群 羊 作 了 甚 麼 呢 。 願 你 的 手 攻 擊 我 、 和 我 的 父 家 。

大衛寧願無辜的人民受害, 都不願自己落在仇敵手中
這是一直讓自己大惑不解的疑團

只是大衛深信上帝會有恩慈, 收回災難, 揀選了天災而非人禍
是不是擔心自己的信仰, 在遭逢仇敵手中時會有更大挑戰?
還是王權旁落, 一樣會民不聊生?
還是因人都掌握在上帝手中, 所以大衛其實沒有選擇, 任憑上帝己意決定?

個人相信, 使他人性命作為代價, 帶來的罪疚感, 對大衛的懲罰亦不輕
大衛亦在看到瘟疫後, 寧願耶和華降災予他和他父家
但為何要犠牲, 為何要濫殺?
還是殺掉的, 本都需要死, 只是因著大衛犯罪的緣故而死在瘟疫中?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2010-11 賽季 歐洲四大足球聯賽盟主誕生

季度總結之時, 英超, 西甲, 意甲及德甲四大足球聯賽都已誕生冠軍
最後的歐聯決賽, 5月28日晚, 巴塞隆拿以新一季歐洲球會的冠軍, 正式完成全季賽事


英格蘭超級聯賽 2010-2011 年度冠軍 : 曼聯





西班牙甲組聯賽 2010-2011 年度冠軍 : 巴塞隆拿





意大利甲組聯賽 2010-2011 年度冠軍 : AC 米蘭





德國甲組聯賽 2010-2011 年度冠軍 : 多蒙特


身體跟心情往往成正比

夜闌人靜, 躺於被窩裏,
昏眩疲憊的身軀, 迷糊恍惚的眼神,
輾轉反側的深夜, 藥物征服了頭腦, 愁緒進入了心智

世界太闊, 妳的哭笑不止為我
朦朧間彷彿又看到了你的臉龐, 填滿了某一夜心靈的孤寂
夢境與現實, 再也分不清

無需要太多 - 張國榮


大病一場, 虛弱無力
藥水麻醉了神經, 擋不住的多愁善感
安睡一覺, 忘卻痛楚
震抖的雙手, 躍動的心跳, 徹夜不休的悸動與感傷
低聲的咳嗽, 呻吟, 喘氣聲, 晝夜演奏

有病呻吟 - 張學友


原來, 有一種病, 叫作思念
熱情冷卻, 分離已久, 仍藕斷絲連, 欲斷難斷
久病不愈, 長期的掙扎, 化成了不經意的習慣
想呼救都顯得造作, 因為那病已自然得是生活的一部分
即使能控制它的發作, 即使心頭沒有即時的向下壓
它還是危險得會致命的

思念是一種病 - 張震嶽

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

Submarine (愛情潛水) - 深海無涯 人心無垠



男孩渴望有個鏡頭一直在背後, 跟蹤他的一舉一動,
原來真的有, 不止行為, 還有心思意念, 每一日的心聲, 每一天的行為, 鉅細無遺的紀錄
這就成了 "Submarine" (愛情潛水)
男孩深知道自己的平凡, 卻與所有常人一樣希冀有著獨特精彩的生命旅程
最後卻走回常軌之中, 為父母著緊, 為戀愛煩惱
英式喜劇的定位, 卻處處隱現莫名的感傷
結局的出海, 明明是一片蔚藍, 海闊天空, 怎麼會感覺到抽心的遺憾?
原來人人經歷都一樣, 動人的回憶, 就好比日起夜睡的習慣, 不是珍貴獨有的
原來你我以為獨一無二的愛戀經歷是私人珍藏, 卻是世界每個角落共享的體驗

只因普世通用, 所以感同身受
所以理解初戀隨著一步一步踏出海洋, 感覺關係將會一一隨之而逝
所以知道成長的殘酷, 小時候的任性率真, 與女孩簡簡單單, 轟烈談情的階段只會一去不返
所以眼紅主角可以肆意而行, 仍可逗父母為自己歡笑, 仍可一嘗甜蜜與溫韾共存的氣味
所以替 Lloyd 著急, 怕他將來帶著罪疚, 帶著不安, 走進成人社會
長大之道, 就是要認識真正的自己, 就是要找到那每朝起床的動力
而其路途, 會見識過死亡的接近, 分離的威脅,
無常的災難, 或大或小, 會默默幫助自己, 成為一個承擔責任的成年人
喃喃自語的獨白, 深邃起伏的思潮, 會暗中陪伴自己, 渡過青蔥無憂, 胡思亂想的歲月

從來沒有一刻背叛過主觀鏡頭, 始終對準主角的腦袋與心靈
觀眾想他所想, 與他同悲同喜
音效誇張放大時, 便會心微笑著 Lloyd 的煞有介事, 將小事擴充想像得無限大
配樂多愁善感時, 就笑他的天真與傻氣與幼稚, 悲歎他活在自我的小宇宙而沒人理解
全片最精彩一段, 在於醫院探望的忐忑
影像化成行走充滿小孔的高橋, 底下是沒有盡頭的深淵
孔子雖多, 但人的身軀不可能穿過, 因此橋應是安全的
只是心理上彷彿隨時會掉下去的失重感, 阻礙了前行的勇氣

從主角出發, 因而資訊只在他的對話間得悉, 只從他門縫的偷窺知曉
以小男孩角度看家庭, 看愛情, 看大世界, 沒有全部的真相
沒有了解女孩的家中問題, 沒有想通母親對舊情人的感覺
潛水艇與雷達的比喻, 沒有一人能徹底走入另一人的世界
再親密的距離都仍然相隔一道水流, 也許就是女人心海底針的意境

兩性間的分野, 仿效《Punch-Drunk Love》(私戀失調) 的色彩對照
男性屬藍色的海, 沉鬱低調, 卻有一望無際的視野重量
女性屬紅色的火, 熱情野性, 危險敏感, 綻放短暫卻燦爛
全藍或全紅幕的間場, 預示了下一場的描寫主位
藍紅在色調光譜上的混合, 就成了電影常見的全黑幕, 缺一不可
黑色背景牆前是父母的特寫鏡頭, 比喻望清樣貌背後, 內心的一團黑沒法看穿
男女大不同, 卻只有在一起才完整, 互相填補心中缺失的一塊拼圖
白色陝隘的醫院通道, 是死亡登天堂的意象;
黑色夜空的無方向探索, 是面對失去的象徵;
煙火燒盡便消散, 正好形容愛情的多變與脆弱

親情的描述一反傳統的父母作主動,
父子同坐屋子時的一幕, 有著同樣猜不透異性的共鳴, 是父子無聲的交流
只是無奈的, 兒子當下的煩惱, 其實比父親面對的, 更重要, 在於生死攸關
兒子重視父母關係高於女友情緒, 是影片有趣有討論空間的劇本元素
女友始終還是屋外人, 不比自小陪伴成長的一家人親
跟蹤, 猜測, 到破壞, 無不希望重新得到注目, 好讓一切返回最初
回到父母相愛, 幼小時得盡兩者寵愛, 關係永遠維繫不變遷的最初
單純, 浪漫, 卻真誠, 卻寫實
Richard Ayoade 初執導筒的赤子之心, 難能一見的純熟電影技巧,
拍出威爾斯的小鎮風光, 拍出少男的情竇初開, 細緻調控觀眾悲喜交集的情緒

2011年6月19日 星期日

《怒火街頭》(Ghetto Justice) 熱血公義, 敢怒敢言



沉寂多時的唐基明, 在監製TVB電視劇生涯中最後一部《怒火街頭》終迎來代表作
《廉政行動》系列的正義感, 在深水埗街頭盡現對邊緣人物, 混雜社區的關懷
前半段十集內五宗官司, 刻劃了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 探討了法治公義的灰色地帶
出色的人物背景鋪排, 為後十集的親情愛情與道德良知對立的矛盾墊下基礎

開播的第一幕, 就是深水埗的街頭巷尾, 展示了劇集重心是這個代表基層的地方
鏡頭掃到紅燈區, 茶餐廳, 到高登電腦商場, 象徵了本劇所聚焦的人物出身
首集定主題, 先描繪深水埗的街坊眾生相
打機毒男, 企街北姑, 小販街坊先後介紹
寫罷貧窮, 鏡頭一轉就成商業大廈林立的中環
酒吧中以上下層劃分階級, 跟深水埗眾人齊聲抗議加租的人人同等形成對比

故事主軸全在於貧富間的利用與剝削, 誤解與標籤
富人壓逼窮人, Law霸運用法律智慧, 為貧苦一方爭取應有權益,
首集已闡明了律師的社會使命, 應有的專業操守

伸張正義固然是劇集重點, 但人性在公義與前途之間, 總會有掙扎
思苦面對明知其當事人有罪, 仍要堅守辯護崗位的困局,
跟李佩筠說出真相就會失掉工作的矛盾同步發展
最後, 佩筠被起訴卻感謝思苦, 遠處原來已有馬生坐駕等候
寫出了思苦始終未能放下名利, 反而佩筠付出更大代價卻不介意, 極具諷刺意味
以狂刷卡掃貨來說服自己替馬太脫罪的小段落, 亦是寫實的良心交戰

值得討論反思的, 還有年輕人對老一輩"只要肯努力就能提升社會地位"傳統思想衝突
在酒樓員工離職薪酬, 月餅劵強逼銷售等議題上, 兩代價值觀各持己見
對嫁入豪門一方 "貪慕虛榮" 的指控, "癩哈蟆想食天鵝肉"的打撃都會釀成悲劇

值得關心注視的, 還有沒領綜緩, 自力更生的窮人家庭
還有精神出現問題的 "小忌廉", 還有一身病痛的獨居婆婆
劇集呈現深水埗的多元社會問題, 如同香港基層的縮影

每一宗個案都有創新的處理手法
與當事人有關的角色, 通常會有一兩個已在較早集數登場
如第一集已有根叔, 阿良與嚴婆婆都是一早出過場的角色, 後來才遇事故
加租事件不用上庭, 只使出談判功力解決
搜身事件亦是和平化解, 在茶檔一場問答戲, 代替了堂上對決, 卻依舊具劇力
根叔的謀殺案, 除精彩在於陳榮峻, 吳香倫演活了貧賤夫妻百事哀外,
亦打破了過往查案到最後才知兇手的格局
真相一早已在對白中得悉, 引人入勝部分在於線索的蒐集, 查出隱瞞的動機
阿良一案更是沒有謎底, 只在相信當事人無辜的大前提下為其辯護
那曲 "交錯" 是否真有愛情? 妹妹到底死去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沒有案件重演, 一切有如 Law霸的結案陳詞所言, 判決在於觀眾寧願相信哪一方
讓觀眾作主動, 當評審團去完成自我想像

每位主角的出場方式都各具特色, 態度鮮明,
先拍攝旅館內的污穢凌亂, 建立觀眾對主角生活習慣的既定理解,
再來鄭嘉穎的特寫, 滿臉鬍鬚, 不修邊幅,
為遊戲中武器被盜大發雷霆, 街上與妓女打情罵俏
生活化的對白除了確立 Law 霸, 鄭嘉穎戲中角色與大眾沒有距離的親切感
更突出了十分鐘過後, 揭示其律師身分的反差, 帶來戲劇轉折的驚喜

然後輪到事務律師的登場, 大律師就背心短褲, 師爺反而全身西裝
下車一刻, 視角由下而上, 從皮鞋到領結, 然後是林子善的相貌
又是高度不合襯的配搭, 尤其熟悉林子善的影迷, 都知道他專演喜劇中的諧角
周星馳在《喜劇之王》一手發掘的雷雨老大, 竟塑造成官仔骨骨的斯文人
設計的對白滿是專業名詞, 還操流利英語, 顛覆既有印象的喜劇感

胡杏兒所演的年輕律師, 欲摸杯底, 拉關係, 博上位的虛假微笑
亦跟 Law霸 爛躂躂, 拋垃圾, 露股罅的大情大性, 撞撃出對罵互窒的喜劇火花
在未遇到羅力亞前, 王思苦還在車上透露他是其偶像, 是其入行學習對象
進一步讓觀眾期待二人邂逅時, 思苦的錯諤反應,
同時又填下了愛情伏線, 當七年間變化的謎團解開後, 思苦曾經收起的仰慕就會釋放

其後兩宗官司主要介紹兩大女主角 - 滕麗名及陳敏之
兩位優秀女演員都放下身段, 突破擔演有別一般劇集的主流角色
前者所代表的是新移民, 丈夫出走而留下奶奶孩子的單親媽媽
後者更是索腿天后, 賣肉為生的妓女
同樣是遭受歧視白眼, 需要社會援助的悲劇人物
其關連的法律事件, 都從勞工權益及人權出發

久未演出, 首次擔綱 TVB 劇集的李燦森同為好戲之人
與鄭嘉穎, 林子善, 關禮傑四個兄弟, 無所不談, 互相扶持, 玩得笑得
當中搶電話, 吃紅桃粿的情節, 爆笑直率, 很有兄弟情懷

關係已鋪墊, 感情已建立
剩下的戲劇高潮就是 父子母女, 男女朋友間的情感考驗
良心的試煉, 名利的追求, 最後將找到不偏頗的平衡點嗎?

陳奐仁作曲主唱的《沒時間後悔》, 為TVB難得一新風格的劇集主題曲
澎湃爽快的鼓聲, 具氣勢的亢奮高唱, 充分表現劇集的正義與熱血

許志安 《On and On》剖白男人情感世界



入行廿五周年, 早期的情慾路線, 到大紅時期的情歌王子形象, 後期又嘗試另類的曲風唱腔
《On and On》是一次總結, 重錄經典, 舊曲混音, 新曲舊詞,
亦是一場延續, 三段走過的方向都製作出全新單曲
專輯因而證明了許志安最拿手的, 始終還是初出道的狂野
男人的夜夜笙歌, 陽剛的堅強, 總比失戀治情傷的哭喊吸引

深情的《忘了忘不了》就是《心血》《愛你》等直白的肉麻宣言
大路順口, 沾來高錕故事倡題發揮
對光纖之父的科研成就, 矮化到 "跟你老一歲那怕蠢過別人" 的歪理
"平凡地結束一生 都甘心", "人人習慣愛聰敏"
有違高錕著名 "千萬不要盲目相信專家,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 的言論
胡亂歪曲別人的故事, 然後灌輸自己喜歡的訊息給聽眾
不能認同林若寧為了製造感動而寫這些與故事主人翁不相符的理念入詞

唱腔亦表達不出深情的真誠, 轉音突兀, 近乎走音, 聽眾難找到投入情感的共鳴
縱然想加重感情位, 加重 "不要聰明與記性, 只要感情" 的感覺
唱起來如同回到孩童時, 歌者肯花心機去研究怎樣唱好一首歌, 值得嘉許
最後效果卻毀掉了一首流行曲的入耳及傳唱度

《心血》與 《從沒這麼愛戀過》在紅極一時之後漸給遺忘
重新演繹有歷盡滄桑的回歸之感, 編曲更淡更放開,
跟Prelude的經典串燒, 一同成為年月的見證
《一直相愛》歌名出自《唯獨你是不可取替》
MV 拍出近年的潮流, 回顧由不紅到最受歡迎的經過, 答謝樂迷支持
平鋪直說的旋律沒有記憶點, 這一條懷舊方程式實已複製過濫

談失戀後遺的一剛一柔,
有RubberBand操刀的《金鐘罩》, 及與蘇永康合唱的《愛. 不再》
前者是自我封閉式治療, 把情路荊棘的刺修煉成內功
歇斯底里的唱法, 副歌拉長的尾音, 表現出愛到盡的狠勁
RubberBand 間場的結他編曲, 就是那層硬朗的金鐘罩外衣
後者的對唱則舒服溫柔, 兄弟間互吐心聲, 互訴遺憾, 沒有壓力, 也沒有亮點

全碟最佳當數到最豪邁, 最有及時作樂心態的兩大作品
《In the Name Of...》時期的許志安, 充滿對宗教的探討與質詢
歌德式的黑, 鋼琴作主樂器的彈奏, 三拍式的華麗舞曲
《最後的三拍步》就像西方版本的《任白》, 卻吟唱著同樣的愛情故事
豪放的邀請女伴進入床上的情慾國度, 琴音流轉的在末日前先墮落一場
驚喜的是彭海桐為張學友寫下《三分拍》的雙人舞後, 再為許志安編奏一場華爾茲

《男人世界》比其他碟內經典更具資格替許志安的音樂路定調
迷幻誘惑性的聲線與拍子聲, 夜店的士高的氛圍, 八十年代的副歌格式
尾音處理的似斷未斷, 沙沙的喉嚨音與呻吟聲, 表現男人世界的糜爛
詞中精彩的男女對比, 將最好的許志安, 於一曲中盡情宣洩了

一直對自己的選曲與唱功充滿信心,
不怕尺度界線, 不計較主流可以走多遠
題材可談風花雪月, 可研宗教哲學
男人就是應當剛強壯膽, 在眷戀舊時風光, 記掛往日情人之際, 不忘向外再闖新領域
許志安的《On and On》, 融合了三種音樂路線, 既豁達又開放

推介: 男人世界, 最後的三拍步


Natalie Portman + Scarlett Johansson - 銀幕以外的清麗迷人

近來印象深刻的兩大法國廣告, 都用上個人喜愛的女演員作主角
二人曾同場演出 "The Other Boleyn Girl" (華麗孽緣)
在片中為Eric Bana爭妍鬥麗, 如港劇《金枝慾孽》的勾心鬥角
恰巧的是, 最近一部看過她倆的作品都是以Marvel超級英雄為主角
2012年就會推出 The Avengers 復仇者聯盟, 集結一眾英雄
不知到時 "Thor"《雷神奇俠》的 Jane 會否遇上 "Iron Man 2" 《鐵甲奇俠2》的 Black Widow呢?

Christian Dior, Moët & Chandon
香薰與紅酒, 都要有美相伴
選擇好的品牌, 選擇與產品性質匹配的代言人
高格調的廣告拍攝, 正好展硫荷里活的明星風采
性感誘人, 高貴優雅, 衣光鬢影醉人的閃光燈下, 就具有這樣的價值



《Lost in Translation》的知性女導演 Sofia Coppola
出爐奧斯卡影后 Natalie Portman
攜手攝製了一輯30秒的電視廣告
調上Jane Birkin & Serge Gainsbourg 的 Je T'aime... Moi Non Plus
美麗的胴體, 浪漫的女聲
合成一道傳統的法式調情秘方



--



紅酒的醇烈, 讓 Scarlett Johansson 塗上濃妝艷抹
不一樣於電影形象, 紅唇, 金髮, 秀腿, 一襲淺藍色晚裝, 一襲純白色連裙
看罷兩分鐘的介紹, 只有記起她的姿勢, Moët 與氣球梯子房間, 都成為了襯托背景
三段過場, 音樂的轉換, 兩幕內景中一幕外景, 三種共美人嘗酒的感受
"I Wish You All My Moët"



延伸閱讀:
Thor (雷神奇俠) - 看 Natalie Portman 不需要3D
荷里活新一代人氣女星

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The End of the World

香港樂壇今年大吹末日風
2012 彷彿就是地球大限將至的警號
歌手的創作與選材, 都是勸世及警世的主題, 都具諷刺或勉勵的意味
如何看待這個世代, 是敗壞到底, 還是尚有一絲亮光?
該將所有推倒重來, 還是積極改進現有困局?

--

最終幕 - 周國賢

遍地也裂開, 地球像洪海
壯觀的末後景象, 卻有最堅定不朽的愛, 一同挽手迎接深海漩渦
在最壞的時刻邂逅, 在最好的天國重逢
只要有信心相愛到底, 至死也一起, 世界再多災難也不能分開

共你一起的宣言過後, Bridging 的結他聲與 Ad-lib 混合, 是浪漫永恆的承諾
輕柔的歌聲, 硬朗的弦音, 是對愛人, 對信念的態度



--

末日 - 王菀之

轉到撫慰人心的鋼琴, 清亮溫婉的女聲
黃偉文交出的歌詞, 是老生常談的大道理
面對的每一天, 都可能是末日前最後一天
經過的每一夜, 不一定是世界最可怕時刻
禍福難料, 難保算式計錯
抱最壞的打算, 同時持有最樂觀的盼望
平淡而大氣的旋律, 就像生活中的每一段時間,
只看你如何的對待, 可以說過就過, 也可以盪氣迴腸



--

十二月二十 - 謝安琪

是寓言? 是鬧劇? 也可能道出社會現實
老百姓不一定冏樣吃香腸,
周博賢是太看得起草根階層可以樂天知命, 還是太看不起他們掙扎求存的能力?
富貴 "精英" 就當然 Lafite 少不免
開口埋口仍是官腔式 "建設力量" 的台詞

貧富兩極化, 以公海方舟和日常家居作對比
歌曲名字本身就有 Symmetry 十二對二十, 歌曲內容亦呈對立間奏
曲式不斷重覆, 細聽卻有漸進層次, 輕鬆民謠又帶點 R&B 不經意的打拍子
編曲愈來愈豐富, 就帶出劇情起承轉合的推進

開場先作介紹, 人物背景及起始狀態
第一段的 "方舟匆匆去了太平洋" 唱得懶洋洋, 還是事不關己, 災難未到
"草根的小百姓太平常" 就已經很無奈, 吉者得天相的隨命運而行

中段過渡慢慢營造氣氛
第二段 "方舟匆匆去了太平洋" 還是以為得救的淡定
開始點出故事轉捩點, 確立了舊日是這樣的場景, 現在迎來了 "日後是怎樣" 的突破

高潮來了, 是驚喜位的轉折
首句變成 "方舟終於去了太平洋" , 不如預期般的急轉直下
"草根的小百姓卻如常" 顯示形勢逆轉, 角色心態過渡的強烈比較
副歌每兩句就描述一方情況, 在各自發展下, 旋律仍是一樣, 節奏卻更緊湊
一步一步帶上終章, 最後一段再加上和音, 讓結構更完整, 真相展露的快感加強
最後是開放式結局, 留下想像空間, 離開歌曲意境後繼續思考未來方向

舊日是這樣, 日後又怎樣...



--

新預言書 - C Allstar

罕見的英倫流行曲式, 出現在港樂之上
Ain't Demo 的旋律已讓人驚艷, 開場盡現末世的荒廢感
副歌激昂的剖白, 對大時代的相信, 對理想的熱幟追尋

林若寧 以 "書" 字命名的歌曲, 特別能寫出具感染力的歌詞
笑忘與預言之後, 又書寫了對生命的固執給這一隊新晉組合
每段訊息都憾動人心, 反思與感慨, 失望後憧憬, 都在曲中找得到

旋律與歌詞, 先哀怨後勵志
全球每個角落都在黑暗籠罩之中
金錢權力的腐化, 見於燃油抽乾
信仰童真的崩潰, 見於教堂拆毀
處處疾病饑荒, 充斥哭聲怨曲
仍不能放棄, 仍然要相信, 重覆唱上多一次相信, 是更大的肯定

高音位的聲嘶力竭, 感受到歌者澎湃的生命力
一切看為上帝的感動, 把主題層次提升到犠牲救贖的層面
無限隻白蟻, 都可改變大人物的精神, 足以一代一代的流傳歌頌下去

無常. 感慨

早上經過行人天橋時遇到封路
零距離的目撃, 抗議事件的剛開始
當時, 路還沒有完全封閉, 途人也沒有阻隔視線
直線是清楚看到示威的橫額, 企圖自殺的那位抗議者, 危坐在橋頂
還有不遠的左邊, 兩名警察都在近橋頂的位置, 陷入了膠著狀態

一小時過後, 在公司得悉警員失足重傷的消息
下午時分, 宣佈死亡
無辜的性命, 就此成為事件的代價

不論原來出發點是否出於公義,
悲劇不但沒能把市民支持帶到自己一方, 道理上輿論上反佔了下風
極端行為減低了合理訴求的說服力
而且後遺症是, 害死了一個人, 拆散了一個家庭
若精神沒有出問題, 在道德良知上都會自我責備, 足以愧疚一生
這又何必呢?

沒有說周一嶽不需為拒絕溝通, 或賠償不足付止責任
亦沒有說是次意外的罪責盡在示威者一人身上
但, 在考慮表達意見的手段時, 是否該想清楚會否危害公眾, 對他人造成威脅?
事後才跪地叩頭, 可能已是太遲
但願一眾積極申訴的社群, 都能引以為鑑

同時, 生命真的很無常
想尋死的可存活, 想救人的反喪命
這個世界, 每天都有更瘋狂與荒謬的事發生

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經典動畫回顧 - 暮蟬鳴泣之時 (When They Cry) 的迷信與不信



該失去的時候無論多麼當心也是會失去的
所以為了隨時失去都不可惜
現在要盡情的享受才是

寒蟬, 暮蟬, 秋蟬
歷史悠久的村落, 天下太平的背後
每日的蟬叫, 在提醒大家, 發生了的悲劇, 和未發生的可怖
美麗的雛見澤, 日落垃圾山, 下著微微細雨, 回想痛苦記憶
重覆著的同一年, 每次結果不同, 卻離不開死亡

<<祟殺>>
橋上墮下, 掉進無邊河流, 全身無力向下墜, 然後全城毀滅, 一切重新開始
給最珍惜, 有如家人的, 推進絕望的深淵…, 那手一放, 就沒法回頭了

<<鬼隱>>
大門關起, 任憑外邊的人不停搖動鎖鏈, 每搖一下, 心深處抽動一次,
忍耐不住的狠心, 窗外看著她重覆的說著對不起, 自己卻陷進恐懼之中
最後, 犯了無可彌補的罪惡, 電話亭中的哽咽, 原來是抓破喉嚨的痛苦…

<<綿流>>
宗教的狂熱, 每個名字寄宿著鬼, 受到咒詛, 盲目祟拜, 棒打駌鴦, 私刑侍候,
兩個命運迥異的姐妹, 一個放逐, 一個繼承邪惡的負擔
愛上那一個男孩, 造就無可挽回的瘋狂殺戮…
“如果那時, 你把那個玩偶送給她的話, 沒有讓她哭泣的話,
就不會有今日的我存在了”

<<罪滅>>
驀然驚覺過去的錯, 作出彌補的時刻
為了忘卻過去, 回到了過去

“每天都過得幸福, 總覺得有一天會突然失去它, 很令人害怕”
看著天空徐徐落下雨點, 回想過往難以忘懷的慘痛
不停的雨, 躲在角落, 外邊的世界早已容不下她了
於是走進這兒, 為幸福努力奮鬥
“不能覺得自己很不幸, 自己一定是很幸福的”

朋友, 家人的另一個稱呼, 不是用來度過無謂時光, 而是互相扶持, 互相諒解
五人手踏手那一場令人感動, 這不是夢, 不是幻覺, 而是最可信賴的真實感情
可是, 不信任的疑心. 不相信身邊的朋友, 才是恐怖的來源
縱然顯示出不離不棄的關懷, 仍給誤作不懷好意, 才一發不可收拾
玩笑變成恐嚇, 心思變成毒藥, 放下成見才可得見真我

崩潰的精神狀態, 突然變成另一人, 聲音眼神都已不同了
作崇心理陰影揮之不去, 所謂的作祟只是對過去最深處的痛苦作回應
因為不能原諒自己, 因為仍然耿耿於懷, 心中可怕一面浮現眼前
珍惜的是現在, 計劃的是將來, 過去的事, 總要過去

四個女孩和一個男孩的故事, 玩團體遊戲的時間多麼快樂
很甜蜜的回憶, 一起煮食, 間中耍耍花槍, 機智陷阱, 懲罰遊戲, 發火互罵等

可惜, 美好時光瞬間即逝, 最可愛的笑臉, 最美味的便當, 也變成了咒詛
青蔥歲月, 曾經經歷最好的光陰, 每人背後都有著不能說的秘密
尋找幸福的所在, 將那一刻留住吧

愛與夢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使命感
上帝用不同方法, 帶領我們向不同的路前進
或者會有挫敗, 或者會有失望, 或者會有悲傷

一切都是神給予的考驗
只有見過最黑最暗, 才感受到最光最亮

正如傳揚福音, 一項艱巨的工程
不少弟兄姊妹都在盡力, 為人類世界撒一點希望的種子
將上帝的名字帶到遠方不同角落
世界大同的理想, 需要無數人的支援
決定了的使命, 不能卻步停下

堅信每個人都可以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
每次的呼求 都帶來更深的感召力量
只要不去畏縮, 不去逃避
要實行自己的理想, 神的指引, 盼望會在前方的道路上


福音是過程, 不是終點
要當那收割的工人,愛流通的管子,得人的漁夫
但我清楚, 不為與不能之間的分野

最後, 若然我成功抑或失敗
未來的我, 會安然承受

有人說過, 我有的是一種正面能量
只是單純的想,
如果一開始已認定不能改變, 不能達成, 還能有什麼作為呢?
我們是否更應該去證明, 去表現
用自己的力量, 用天父賦予的才能
去為人類世界社會做一點事?

看過曾許下的諾言後, 我該不會後悔吧
當我覓尋到人生中的命定時, 但願不會輕易忘記最初的宗旨吧

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何韻詩的華語音樂路 - 無名詩後一片青空



關懷邊緣人物的《Ten Days in the Madhouse》, 歌頌人人英雄的《Heroes》
何韻詩在香港的光明會盟軍, 多麼的聲勢壯大, 為社會發聲, 為人民起音樂革命
怎料2010年一趟出走, 卸下重擔, 重拾一支結他, 簡單樸素, 輕掃弦線胡說一場
就贏來台灣金曲獎最佳女演唱人五強一席, 華語市場一望無際的青空, 就此打開了

《無名.詩》在兩岸三地贏到的掌聲, 不少於2005年梁祝舞台劇的震撼口碑
何秉舜與英師傅, 作為主導全碟路線的大腦
棄用繁複樂器, 突出歌者的聲音穿透力, 塑造清新爽朗, 重歸初出道的形象
沒人認識的無名開始, 千千萬萬個我再出發
早在《滿地可》預言過, 回首沒忘當日的熱血之軀
出道十年後的《無名》宣言更堅定, 更自信, 撒下種子會長成覆蓋大地的樹林
有了港樂的奠基, 現在的何韻詩才可唱出歲月歷練過的感染力, 激勵人心的說服力

經歷過全場在呼喊的光榮之家, 演唱會一起 vibrate 過 的花見
何韻詩為台灣內地專設了兩首介紹歌, 《詩與胡說》的何詩, 《菇菇歌》的何菇
定下了率性隨心的方向, 聽出了何韻詩的好玩與創意
對於香港樂迷, 是久違了的親切感
對於華語歌壇, 是爽朗輕快的新鮮感

《出走太平洋》與《鋼鐵人》的主流大路
中和了專輯的正面積極能量, 在大鳴大放的熱情中過一道冷河;
愛麗絲與西伯利亞就各走另類極端, 盡現詩意與胡說混合的實驗性

兩曲最有火, 最能展現個性, 最有何詩形象的,
就是阿信交出的《瘋子》, 范曉萱執筆的《In the End》
搖滾在於態度, 結他編曲奏出野性與感性的兩面, 何韻詩亦於兩者取得平衡
活在殘酷的現實, 生於物質侵蝕價值觀的年代
忠於自我視作瘋子, 唯有苦中作樂, 尋覓唯一不能搖動, 不會消失的快樂
最後走到累了, 夢想近了,
在回家歸途時總結, 肯定自己一路走過來的價值, 再樂觀面對未來還有更多的 The End

《Green》又是自省自勉的正能量代表
廣闊無邊界, 自由的青空; 回憶無止盡, 苦澀的青蔥
吳青峰打造的青色主題, 有歷久長青的意思,
可以指理想, 可以指情懷, 也可以指與樂迷挽手共渡的時光
進一步承認過往的音樂路沒有走錯, 踏進社會關懷多了, 同時堅持舊日的熱情
每一段風光都沒有後悔的理由, 即使有過傷, 即使不如預期,
夢想仍在追尋, 生活仍有微笑下去的理由



延伸閱讀:
09廣東專輯之最 : Heroes - 何韻詩 [見2009年我的十大專輯 ]

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

荷里活新一代銀幕英雄

每年的暑期檔都是一系列的特技狂轟濫炸,
在肌肉型的動作巨星逐漸退出主舞台的今日,
現今的男演員, 單天保至尊的叫座力已不及史泰龍, 布斯韋利士, 阿諾舒華辛力加等傳奇
只是能在大銀幕前一嘗飛天遁地, 亂槍掃射, 美女相伴, 跑車任駛的體驗
男性觀眾還是會踴躍入場支持
只要可在大銀幕芾前一睹冷酷型格, 熱血青春, 狂野不羈, 風流幽默的風采
女性觀眾同樣大條道理跟風買票
2008年的《Iron Man》讓 Robert Downey Jr. 鹹魚翻身,
2009年的《Avatar》捧出了 Sam Worthington, 《Star Trek》亦帶紅了 Chris Pine
今年的鉅製又會否塑造另一位賣座天王呢?


Bradley Cooper



2011 年度代表作: 《Hangover Part II》(醉爆伴郎團2)

作為三個老死中, 最帥氣最有擔正第一主角氣質的 Bradley Cooper
自兩年前一醉爆紅, 二億五千萬美元的票房造就其上位
早於電視片集 Alias 特務A 嶄露頭角, 再擔綱演出 A-Team 的霹靂仔
能文能武, 能打能裝酷, 年初的《Limitless》(逆天潛能) 由頭帶到尾
觀眾的受落, 奠定其一線男星地位, 醉爆續集的成功亦印證其 Star Power

--

Chris Evans



2011 年度代表作: 《Captain America: The First Avenger》(美國隊長)

今年暑假將人氣急升的 Chris Evans, 最為影迷認識的是 Human Torch
神奇四俠的一員, 給選中演 Marvel 漫畫系列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整個 Avengers 拍攝計劃, 成敗關鍵就在於他的演繹,
電影能否幫助他成為超級英雄系列中的第一主角
可否帶來鐵甲奇俠般的迴響, 七月自有分曉

--

Michael Fassbender



2011 年度代表作: 《X-Men: First Class》(變種特攻: 異能第一戰)

看過異能第一戰的朋友, 無不被磁力王的氣勢震懾, 無不為磁力王的遭遇哀傷
豪邁飲啤酒刃仇人, 感性憤怒搖動海船,
每一幕每一定格都是 Michael Fassbender 的個人表現
還有《Inglourious Basterds》 的硬漢柔情上校, 還有《300》的好戰勇士
片約一部接一部, 今年可謂見證其事業高峰, 終讓廣大觀眾見識其演技魅力

--

Ryan Reynolds



2011 年度代表作: 《Green Lantern》(綠燈俠)

游走駕馭不同商業類型的影片, 如The Proposal 的愛情喜劇, Buried 的心理驚慄
與漫畫改編作品結緣, 早見於2003年的 Blade Trinity 幽靈刺客
狼人外傳的 Deadpool 空有外型, 現終攀升至第一主角位置
預告片中的無辜迷惘眼神, 使其綠燈俠未現身已吸引觀眾同情
綠光圍繞下的 Ryan Reynolds, 緊身戰衣中大曬結實身材, 綠燈俠實為其觀眾緣考牌作

--

Shia LaBeouf




2011 年度代表作: 《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變形金剛 之 黑月降臨)

六月份的最期待, 三部曲的最終章
Shia LaBeouf 還是年輕活力的熱血青春型, 衝動闖禍, 卻勇往直前
與大黃蜂的兄弟情, 與父母活寶貝的家庭聚, 與惹火尤物的打情罵俏
二十五歲之齡, 五位大作主角之中最年青一位
獲史提芬史匹堡的點名提攜, 戲路廣泛, 能與多位當代名導合作, 前途無可限量

Super 8 (S8 驚世檔案) - 懷舊純真的人文情懷



氣氛營造為上, 官能刺激為次,
文戲情感編排重於動作場面設計
看慣每分每秒都有特技爆破, "語不驚人勢不休"的觀眾
看慣怪獸造型要駭人, 血漿噴射要四濺的觀眾
相信很難再調整心態去接受 JJ Abrams 與 Steven Spielberg 的這一份質樸懷舊

Super 8 還原娛樂大片的原貌, 回到不靠電腦特效取悅觀眾的年代
七十年代的背景設定, 切合當時大量外星人傳說, 喪屍片橫行的文化潮流
就連拍攝手法, 海報到命名, 都時光倒流用上舊式柯達菲林相機
致敬的經典科幻片可從《The Thing》《ET》一直數到《韓流怪嚇》《District 9》
微藍光束的閃現, 夜空遠景的眺望, 喚起一代老影迷讚歎過的電影奇蹟
今天看來是微不足道的又一部怪獸肆虐, 還要裝神弄鬼下文欠奉
現在的電影卻總是太多解說, 扼殺想像, S8 則由始至終都保留了神秘感

成功的商業大製作, 單靠場景調度, 節奏掌控, 就能炮製戲劇高潮
在主角開始攝製過程的前十五分鐘,
先作人物介紹, 鮮明的角色分配留下印象
再作輕鬆笑位的情緒鋪墊, 跟著第一場大場面的出現前
環境音效逐漸收細至寧靜, 主角特寫逐漸淡出
然後慢慢轉移拍攝重點至車軌, 跳接至男主角看到危機前夕的表情
最後一聲巨響, 低沉的爆破音效緊接不停
車卡翻側, 人群走避, 爆炸聲此起彼落,
達到了過山車式從低點衝上最高處再急墜的快感

在低處慢慢升上高處的那段過程, 最為弔詭, 神經最為繃緊
JJ Abrams 總把觀眾情緒掌握在那個不上不下的階段
警長遇襲前的丁丁聲響, 愈加強烈, 愈加緊密後,
突然鏡頭前捕捉了一下黑影, 突顯其驚嚇效果;
借用片中道具, 隱藏怪物真身, 線索暗放於相機內, 布幕後, 眼睛反射的鏡像前
使觀眾腦內想的, 比真實看到的, 更為可怕, 從而達到視覺音響以外的感知享受

小孩當上主角英雄, 與大人溝通的矛盾衝突如何化解
正是 JJ Abrams 的 "父親" 題旨, 與史匹堡的 "童真" 意念結合的產物
前者著重放下過去的依附, 是心路成長的歷程
後者強調和平友善的示好, 是保持單純的心境
拍電影, 共好友, 談初戀, 想親情,
小朋友的可愛天地, 能安然置身於大人戰場中, 又成一闕美好的幻想童話

當《The Mummy》(盜墓迷城) 導演 Stephen Sommers 拍了一部《G.I. Joe》
肆意亂衝亂撞, 人物亂打亂纏, 還原童年對著人物公仔玩耍的模擬追逐戰;
當《The Dark Knight》(蝙蝠俠黑夜之神) 大導 Christopher Nolan 拍出了《Inception》
夢境中上演無地心吸力大戰, 占士邦式雪地槍戰, 完成童年的夢中夢原創概念;
這一次, 作為新一代賣座大片保證的 JJ Abrams, 也似乎把兒時所愛所想投射在 S8 之中
偵探查活死人的橋段, 設計模型, 玩化妝, 玩煙火, 對外星人的鍾愛, 對重拍改編的堅持
小情小趣的段落更見真情流露, 片尾的學生製成品沒有刻意計算, 反成全片最大亮點
Super 8 亦終見證了導演的拍攝技巧, 主題闡述目前最完整成熟的大銀幕出品


延伸閱讀:
我看超級八 (前言)

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謹記. 放下. 再帶笑歸去

談情有盼望, 有等待, 有接納
戀愛有單戀, 有相戀, 有失戀
每一個成長階段, 都是一次學習經驗
直到有一天, 大團圓結局的來到, 會是捨棄, 還是原諒?
沒有厭倦, 沒有間斷, 得到的, 還是你走遠的身影?

終生學習 - 鄭融


--

了, 還是不了了
一個了字, 代表告終,
曲式詞句的演進卻是多次欲結束, 卻又返回反問形式
句號之後的問號, 有不捨, 更有不甘
三個字三個字的質詢, 然後三個字三個字自己填滿答案
我懂了你的怎麼了
對於你的累了, 只有用不說了作回應
只是我們的回憶呢? 最後還是留下婉惜, 還是留下續寫的空間

說好的幸福呢 - 周杰倫


--

熟悉的旋律, 當初日夜哼唱的曲調, 記載著曾經滄海的誓言
舊情人, 塵封已久的傷口, 隨著那三字副歌的旋律回來
共同的主題, 相類的曲式, 三首歌曲可相互替換來唱來感受
只是, 連那是誰也不清楚了,
卻總記著說好了幸福的憑證, 卻總記著談情過程的辛酸

歌者撫慰人心的聲音, 中低音域中的是滄桑感, 是歷盡山水的看通看透
最後的轉身, 可以是 "你也曾是故事的代言人嗎" 的共鳴
也可以是主角 "放低跨過去" 後的釋懷

那誰 - 蘇永康

《The Hangover》(醉爆伴郎團系列) - 拉斯維加斯與曼谷的斷片重演



單身派對狂歡夜, 一覺醒來斷晒片
從拉斯維加斯玩到曼谷, 享受低俗趣味的罪惡快感

不但給譽為 "The Citizen Kane of Bachelor Party movies"
更勇奪2009年度金球獎喜劇組最佳電影, 榮登北美史上最高票房的限制級喜劇
作為 Todd Phillips 的不文喜劇代表作, 到底呢個《The Hangover》(醉爆伴郎團) , 有幾醉爆?

每個男人心底裏都想瘋狂一次, 打破日常生活道德標準的壓抑
表面上愈是正人君子, 骨子裏愈是野性狂放
不顧後果的率性冒險, 酒醉只是幌子, 體內的雄性荷爾蒙才是誘發因子
未曾體驗過的, 沒有膽量試的, 統統都來者不拒
Drink, Play, Fuck, 就是讓男人瘋狂的三大要素,
Drink 是兩部電影的前奏, 後二者就是本能上的慾望享受
性愛與暴力在兩片的貫穿, 通過妓女, 毒品, 紋身, 槍械, 老虎等完成其狂想旅程

"What happens in Vegas, stays in Vegas" 的精神, 只限於首輯
不需負擔道德責任, 無傷大雅的玩過就算, 忘記過後當成若無其事
到了曼谷卻去得太盡了, 一夜胡鬧還需付上代價
斷指及人妖的兩大段落, 舅仔重複的舊事重提, 結局的自我踢爆
不再是兄弟之間的閒時笑話了 [題外話: 牙醫是否該驗一下身才結婚? 保障妻子健康要緊]

Bradley Cooper, Ed Helms, Zach Galifianakis 胡天胡帝的兄弟班三人行
兩集間建立的化學作用, 互串互怨的火花, 互助互愛的默契, 成為影片成功的關鍵
Ken Jeong 的插科打諢, 猴子的得意表情, 泰臣的串場吹水, 都成醉爆系列的標記
偏向昏黃色調的頹廢氛圍, 慎密又合理又簡單的推理橋段, 都化作自我複製的方程式
笑位的高度重疊, 開首的倒敘技巧, 中段困局的自彈自唱,
真相揭盅的恍然大悟, 婚禮上的載歌載舞, 字幕時的案情重組,
兩輯似曾相識的情節, 就如同片中一幕幕的斷片重演


經典回顧 - 重新強調家庭價值的《溏心風暴》



緊湊的吵架情節, 精湛的對戲功架
正面的信息, 積極的意義, 造就了經典的溏心風暴

"未登天子位, 先置殺人刀" 只是精警台詞
大契的金句在於一字一言的教誨, 等同上了人生的一課

溏心主題在於維繫家庭的核心價值
大鮑: "有口也是和, 無口也是禾, 一家人最緊要和和氣氣"
細鮑: "甜的吃, 苦的也吃"
大契: "我地係一家人, 佢錯左既, 我地幫佢去彌補"

沒錯, 這就是一家人相處的應有態度
亦是現今社會缺乏的應有家庭觀

人際關係日漸疏離的日子, 我們何時看見一家可以像唐家般, 經常聚在一起吃晚飯?
不是要出外工作, 就是和朋友逛街
一家人的整齊, 中國人傳統的大家族早已不復再

"溏心"重新灌輸家庭的觀念, 這個教育意義大於一切
婚姻的責任有誰認真對待?
在離婚率愈來愈高的今天,
"溏心風暴" 告訴我們, 一紙婚書是一生一世的承諾
每個人都有自己個性, 互相遷就才是關鍵, 相愛而分開的可惜

一個人要面對人際關係, 要尊重他人意願,
要為全家人的幸福著想, 才可建構出理想的家庭
有了一個安逸歡欣的家, 才可追尋自己的夢想人生
家中的久違溫暖, 才是感動萬千人的來源
在家中, 何時用硬, 何時用軟,
手段上的運用去處理家庭問題
是每一個人都應學習的

從這個角度看, 觀眾認定是間場的一段關係, 就不但不是無謂, 更是突顯主題的一環
程亮和得得地, 代表著在不同的成長背景, 前者的破碎家庭對照後者的完整幸福
在處理感情上的問題, 在面對負責任的態度上, 存在鮮明的對比

"溏心風暴" 從來不僅是旨在講爭產大龍鳳的鬧劇
劇力或不及以往的家變狂潮, 其感染力及情感共鳴卻是近二十年難得一見
在真實世界中, 真的會有很多像細契, 舅父波這類人
你我能在劇中人物, 看到多少好親人壞親人的影子?
大契縱持家有道, 卻偶有專橫霸道; 莉姨的善解人意, 得得地的樂觀積極
親切感盡在不言中

心情隨想集

It's just the beginning.

Learning is a life-long process
Keep on walking and searching
Always experience new adventures

The footsteps are not alone.
We are never the foreigners.
The sun is so close, so close that hinder the shadow.
Take a rest, my soul.

Get to know what I am here for.
Happiness. Dreams.

Life always changes. Uncertainty awaits.
Get to know your fate, adapt and change.

失落感, 始自遠離

寂靜無聲, 聽不到世界在呼叫
熟悉的空氣逐漸稀薄

很累了, 眼睛睜不開了
卻不想進睡, 睡著會消磨更多的時間
偏偏要休息了, 卻遇上更多的偶然

抽離不了世界, 卻在隔絕人生
什麼也做不了, 什麼也不想做...

為什麼這麼害怕瑣碎的東西?
走了那麼多, 還不清楚自己在逃避什麼?

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約伯記 16:6
我 雖 說 話 、 憂 愁 仍 不 得 消 解 . 我 雖 停 住 不 說 、 憂 愁 就 離 開 我 麼 。

話說盡了, 咒罵過, 埋怨過, 口中只有苦澀, 唇上沒有甘甜
話止住了, 忍耐過, 接納過, 心中只存憤怒, 胸懷沒有喜樂

說又如何,談又怎樣, 一切俱無可奈何
不知道, 不明暸, 不想要, 為什麼...

最後剩下的, 叫溫柔
不論什麼逆境, 儘管萬般不順, 都依然順服在上帝旨意中前行, 這就是溫柔

2011年6月7日 星期二

《X-men》系列回顧 - 融入社群, 獨斷獨行, 還是排除異己?



2000年, X-men 首度從動畫漫畫的虛擬世界, 搬上大銀幕的真人電影舞台
第一幕就是1944年的波蘭集中營, 大雨下的憤怒激發潛在異能
年輕的 Erik 為了媽媽, 拉開了鐵絲網的大閘,
受到壓逼的絕望, 正是代表了所有變種人的弱勢處境
十一年過後, 故事重演一次, 再次以磁力王童年的視角出發
亦確立了五輯下來, 變種特攻系列的不變母題

變種人如同現今社會邊緣化的人物, 種族或性取向等等的標籤
開場的磁力王以猶太人身分給逼害, 正是滅絕異類物種的象徵
人類在畏懼非自己族類, 只有排斥與攻擊
他們到底是有病須醫, 還是只因異於常人而給打撃?
充滿寬闊的討論空間與灰色地帶
電影系列重新回到起點, 再次從大時代及個人兩大方向向觀眾發問

Professor X (X教授) 出身小康之家, 文人學士理論為先
主張烏托邦式的和平共處, 期盼融入社會, 世界無分彼此
大學時期談談理想, 追追女孩, 生活無憂
心靈溝通的能力, 帶給的都是利便, 只是一旦踏上戰場, 方知和平要犠牲的代價
愛人的記憶, 友人的背叛, 身體的殘缺等

Magneto (磁力王) 充滿成長傷痕, 家破人亡, 見盡殺戮
仇恨心成為他的人生目標, 見盡人心醜惡, 深諳人性邪惡
逐漸歷練成強者淘汰弱者的價值觀, 追求力量, 活在黑暗
控制金屬的能力, 全建基於發洩的怒氣身上,
直至懂得掌控, 就是正式入魔之時

Wolverine (狼人) 不當領袖, 亦不能為人所害, 終生流浪闖蕩
不合群不妥協, 唯一生存意義只為尋覓製造者
軀殼不死但靈魂疲乏, 痛苦留存但記憶失缺
狼爪下卻仍然懂得重拾愛與正義, 見於對 Rogue (羅剎) 的關顧 與 對 Jean (靈鳥) 的感情

面對社會的不公, 是接納共融? 是群起反抗? 還是袖手旁觀我行我素?
面對個人的缺陷, 是隱藏陰暗? 是隨心所欲? 還是刻意追求徹底改變?
三個代表人物, 三種處事態度
邊緣化的弱勢社群應如何自處, 在戰爭還是和平的大是大非選擇下
應跟隨X教授的保護者角色, 平常隱藏但有事時必挺身相救?
應跟隨磁力王的復仇者角色, 以暴易暴, 殘害仇敵以確保同類地位?
應像狼人一樣的自我中心, 只為自己而戰, 只為心愛而戰?

外傳以狼人為主位, 只有單打獨鬥的動作場面, 印證其獨行俠風格
投入X教授陣營都只是為了覓尋自身過去
即使是終極一戰, 狼人最關心的都只是靈鳥的醒覺
反觀主線的發展, 全是博弈哲學的探討及延伸
第一輯與第三輯是 X教授 與 磁力王 的兩派理念對決
第二輯與前傳則是 兩派的合作再到決裂
因此, 選擇立場成為了每集的必然關鍵, "變節" 亦是系列母題之一

Mystigue (妖后), Rogue (羅剎), Pyro (火狂), Angel (天使), Beast (野獸)...
都曾抉擇過, 都曾掙扎過,
作為大戰中無可奈何的棋子, 每人最終選擇都是歸於個人的價值肯定
尋找自己的過程, 是要認清自己不想承認的心底真實一面
渴望主流的認同, 就要遷就, 匿藏, 羅剎會戴上手套, Cyclops (鐳射眼) 要帶上特製眼鏡
抑壓得不能釋放, 就會失控, 爆發, 靈鳥化身火鳳凰, 野獸盡情破壞發洩
只是最後向哪一條路前行, 還是要看良心造化

橫跨六十年的時代演變, 亦造就了劇本主題的新舊對照
Last Stand 時期羅剎欲嘗的新藥, 就好比 First Class 中 野獸的研發
羅剎不能如常人般拖手接吻, 不能通過身體接觸表達愛意
野獸則因外相醜陋而自卑, 稍有嘲弄即有強烈防禦反應

狼人跟S將軍的敵對, 又是磁力王與 Sebastian Shaw 仇殺的鏡子
利用, 同時造就; 尋找, 同時復仇
依絆的利害關係一再在歷史洪流下重覆

羅剎, Iceman (點冰子), 火狂的友好到敵對,
就是舊代 X 教授, 妖后及磁力王間的恩怨延續
冰與火的宿敵暗喻, 正好描繪了兩位好朋友的立場距離

更多小段落的暗示, 連結了過去與現在
Azacel 與 Nightcraweler 同樣的相貌形態, 連尾巴都是一樣擺動
紅煙與藍煙, 都是瞬間轉移的超能力;
Havok 與 Cyclops 都是凝聚死光發射; 兩代 Angel 的相同起名及屬性
幾段千絲萬縷的關係將可能在往後的篇幅再拓展發揮

Bryan Singer 不論在場景調度, 節奏掌控, 演員指導, 都冠絕系列中其他導演
作為主創者, 他回歸創作團隊, 帶回原有的人文深度及社會意義
First Class 有其動人時刻, 只是剪接急促, 氣氛鋪墊不足
妖后 及 Angel 的心路歷程變化沒有完整.
還是 X2 最具氣勢, 最有視野, 稱得上團隊合作默契, 友情對立劇力俱備的 Marvel漫畫改編佳作

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

莫失 . 莫忘



一首歌曲, 痛心疾首的歌詞, 精神將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
三代的不同演繹, 是紀念, 是提醒, 也是延續

不聽不觸摸不痛楚 懶看懶記憶懶問我

人有幾多天 拾起改變
人有幾多次 堅定地向著前

他朝得到的 縱是少 不緊要
最緊要是, 我的決心沒有點滴動搖
只有記起遺棄的感覺, 才能時刻擁有內省的自覺

破曉 - 林憶蓮 [原唱]



破曉 - 陳奕迅 [DUO Live]



破曉 - 羅力威 [Home Alone Live]



延伸閱讀:
六四22周年紀念活動列表

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

內在心靈的永恆爭戰

佛洛依德的心理學, 建基於人類的本能,
每個人心中都在博撃, 與自己的靈魂戰鬥
有時, 本能的一邊勝利了, 慾望使我們犯罪, 貪婪更多的享受而不擇手段
有時, 理智的一邊勝利了, 良心使我們循規蹈矩, 在社會系統的規範下滿足自己的需求

本我(id), 每一個人類的最底最深處, 與生俱來而不能消除的生理需要
受到這個層次的支配, Sex and Aggression, 侵略性的本能

自我(ego), 平衡本我慾望和外面真實世界的機制,
明知前面有食物都不會去搶, 壓抑自己以得到社會認同, 得以生存

超我(superego), 自我澎脹, 希望成為理想完美的人種
所有行為都有道德限制, 追求最高的層次

有超我, 難以滿足本我; 自我意識沒有停下的時候
只是, 無論那一邊戰勝過, 每分每秒, 每個時刻我們都面臨內心掙扎
沒有夢境的睡眠時, 大腦才停下來, 兩者的戰火才暫且放下

長期的苦悶無聊情節, 就是一個平凡人的日常生活
心靈的虛空, 每天行屍走肉, 工作又回家, 回家又工作
日復日的無形壓力, 身心俱疲, 要命的是無法入睡的痛楚

失眠, 自我, 本我以致超我的博撃愈演愈烈
每一個人本身就是每天再博撃,
勝利的, 不論哪一方, 永遠不會是自己
累積下去, 自我的疲累再捱不住衝擊, 但生活必須繼續下去

到底哪個才是真實的自己?
社會上對老闆奉承恭敬的自己?
到社會機構聽癌症病人分享痛苦的自己?
或許, 生活的片段都可反射到每一個我們
於學校, 於公司, 於家庭, 每一個崗位都存在著不同的自我?

與其精神上博擊下去, 不如將它搬出現實來
成立了這個地下世界, 沒有了超我的存在
只有滿足本我的慾望, 從肉體痛苦中釋放, 將精神的緊張轉移焦點至肉體上
暴力的快感, 在治療日常生活上重覆的悲哀, 平時必須隱藏的本我在晚上躍動

然而, 情況很快失控了, 連拳擊都壓制不住每人的怨氣
因為對世界失望, 能力給扼殺, 沒有了公平, 追求的夢想只是謊言
於是向真實的世界宣戰了, 阻止不了慢慢的崩壞變質
一切不能回頭了…

這是一場本我與自我的戰爭, 這是一場尋覓與放逐的精神之旅
其實, 這段心理博擊一展開, 本我已宣告了得勝, 是在長期壓抑下得到了最後勝利
一幢幢大廈倒下,如煙火般的一段段爆炸
自我變得無能為力, 善良與邪惡, 都這麼極端完全地, 出現在同一個靈魂身上